第129章 投稿《科学》,不会亏待你学生【三合一】
随着大量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唐亚愚已顾不上为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欣喜,全在考虑怎么才能把徐铭给挖到物院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
以前从自己学生口中知道徐铭,只认为是那种比较勤奋的天才。
虽对其很感兴趣,有心收作自己的学生。
怎奈未占到先机,徐铭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对此多少有些遗憾。
后面眼瞅着徐铭在数论界崭露头角,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被海外媒体称作数学新星,便不再去想这件事,生怕埋没国内数学界以后的发展。
结果这次借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发现徐铭非但没有放弃物理,还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有很深研究。
仅一个假期时间,便对控制方程完成改造。
使相场模型精准预测,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参数。
推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成功。
如此惊人的表现,哪里还忍得住不去挖人,否则就是国内物理界损失。
要知道上个研究霍尔效应的,可获得了诺奖。
按照徐铭现在表现,只要继续深耕凝聚态物理,将来很有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诺奖可没有明确年龄限制。
思忖至此他脑海中的想法越发坚定,待实验室内的掌声逐渐平息下来后,顿时便看向徐铭努力堆出慈祥笑容。
然刚要开口搭话,耳旁却先一步传来王其坤的声音。
“徐铭。”
“你简直就是物理天才。”
“真的难以想象,你创新改造的控制方程,竟让相场模型直接预测出了准确的材料参数。”
“这起码让我们节省两年时间。”
王其坤的眼神显得非常狂热,说这些话的时候,面对徐铭就仿佛是遇到什么稀世珍宝。
恨不得现在就把人留下。
前脚话音落下,半秒都未停顿,又接着继续往下讲。
“说起来你比我家那小子还要小些,但他的天赋可连你百分之一都没有。”
“对了。”
“你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有考虑吗,比如博士毕业后?”
“我看要不干脆来我们箐华高等研究中心,有什么问题随时能去向杨老请教。”
“肯定不会埋没你的物理天赋。”
王其坤越说越亢奋,甚至还特意将杨老搬出来,属于光明正大的再挖燕大的墙角。
而将这番话听进耳中,唐亚愚顿时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望向自己这位老搭档满脸问号。想象不到一向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的箐华物理教授,会对燕大数学科学院的博士生有如此态度。
简直比今天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令人惊讶。
不过他同样感觉到了危机。
他的挖人是想把徐铭从数院弄到物院,要是跑到箐华高等研究中心。
那可就亏大了。
关键箐华依靠杨老,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确实有优势。
何况听王其坤刚才这番话,都直接想把徐铭当自家孩子对待。
于是电光火石之间,他哪里还敢迟疑,忙插进话题把话语权主导权拿回来。
“小徐是我们燕大的学生,等毕业肯定是留校,来物院担任教授负责课题。”
“到时候还可以和你们箐华合作嘛。”
“再个说。
“杨老又不是只指导箐华的学生,这和加入不加入箐华高等研究中心没关系。”
“另外我记得小徐你还没对象吧,我本家有个侄女去年刚考上燕大外语系,有机会我介绍你们年轻人认识。”
唐亚愚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不忘向王其坤瞥了眼。
被两位物理正教授长江学者夹在中间,徐铭则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说实话对控制方程创新改造,他只是处在科研严谨的态度上觉得该这么做,所以才会去尝试推导新方程。
原本是想让相场模型更符合量子材料,不至于使得预测出的结果误差太大。
最后让项目组白白浪费时间。
结果连他自己都很意外,新的控制方程竟如此给力。
所预测出的参数,让实验室顺利制备出,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不说,还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直接让这项两大高校联合的项目结题。
面对两位教授的争抢,他可不会给出明确答复。
毕竟眼下自己背后乃是数院。
但对于唐教授要介绍侄女的事情,却是直接开口说明详细情况。
“谢谢唐教授为我操心,不过我已经有对象,是经管院的学生陈璐。”
“她今年跟着宋红梅教授读硕士研究生。”
“我们是高中同班同学。”
过年的时候,他们双方家长都已正式吃饭,并且提到了这件事情。
虽说要等学业结束后再商量婚事,但关系已经定下。
所以倒也没必要隐瞒什么,直接大方讲出,还省的以后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他可是真担心哪天唐亚愚教授直接把那位侄女给带过来。
唐亚愚闻言虽略显遗憾,却显然对学校教授不陌生。
略作思索接过话茬开口应声。
“原来是宋教授的学生,那等改天你把人带上,来我家吃顿便饭。”
“你师母的做饭手艺,可比咱们燕大食堂还强。”
“好的唐教授。”徐铭点点头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
现场包括李由在内的其他人,则完全僵在原地,下巴都快掉到地上。
表情凝固在脸上。
目瞪口呆。
全都被突如其来的画风转变,搞得措手不及。
本来大家都在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兴,激动的纷纷鼓掌庆贺,怎么才过去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活脱脱的现场抢人大战。
两位深度合作的教授,也是争锋相对,火药味渐浓。
关键他们还都不觉得有问题。
毕竟在这件事上谁也不可能装傻,因为徐铭的帮忙促使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这属于板上钉钉的事实。
尤其最开始就加入到项目中来的成员,最为清楚制备适合的量子材料的困难性。
尤特别是材料的磁性,和掺杂浓度参数,国际上很多团队都止步于此。
但在徐铭手中,借助相场模型却轻易解决。
这种超级大粗腿,别说教授们想要挖人,他们也同样想跟着徐铭参加项目。
“可以让两位教授做到这种程度,恐怕也只有徐师弟才能够做到了,天才的成长速度果然难以想象。”
李由回过神来发自内心感叹,说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在课堂上头回见到徐铭的画面。
当时徐铭作为数院学生,提前学完物理力学,虽让他感到惊喜却也在正常范围内。
燕大作为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以往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天才学生。
奈何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徐铭便已成长到这种程度。
在研究数论取得成果的同时,居然还能抽的出时间学习凝聚态物理。
让人不得不表示佩服。
旁边其他人和徐铭的相熟程度,虽不如李由,此刻却也把徐铭当成偶像。
面对李由的感叹,纷纷接过话茬跟在后面附和。
“这话说的着实没有毛病,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教授是这样挖人的。”
“我的天呐,这还是我印象中的王教授吗?”
“感觉今天发生的事,以后肯定会成为校园传说。”
“徐师弟的物理天赋确实很强,不过他都已经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真会中途转来研究物理吗?”
“不好说。”
……
提到徐铭以后的规划,李由等人话语一滞,对此给不出清晰的判断。
正常情况下,能在某个领域内深耕,且做出成绩。
便称得上是天才。
徐铭作为大家公认的,天才中的天才,同时学习理论数院和算法编程,按理说已然达到了自身的极限。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有限。
若再去研究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只怕费力不讨好。
必须舍弃掉一门才行。
比如这次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项目,刚开始作为数院的人也仅负责相场模型,本质上并不会涉及到太多关于凝聚态物理的内容。
只不过大家没有想到,徐铭对凝聚态物理知识,掌握的如此娴熟。
能够灵活应用,使之完成对控制方程的改造。
但如果真让徐铭放弃理论数学或者信息,到时候恐怕数院方面肯定不会同意。
徐铭并没有去关注李由等人的想法,眼看身旁两位教授仍无停下来的意思,他也不好就这么站在原地等待。
稍微组织下语音,果断插嘴强行岔开话题。
“那个……唐教授王教授,接下来是不是该记录实验结果准备撰写论文了?”
几乎是他话音落下的瞬间,唐亚愚和王其坤顿时回过神来想到了什么。
“徐铭你说的对,论文的事该和你说一下。”
其中唐亚愚率先开口,主动提及项目论文,紧接着又继续详细解释。
“我们在低温零磁场环境下,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可是属于凝聚态物理里程碑式进展。”
“论文肯定要投稿给《科学》期刊杂志,小徐你作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重要贡献者,我决定给你论文一作的位置极其荣誉。”
徐铭把唐亚愚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面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中确实是比较重要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成果标志着量子反常霍尔态物质状态的确认。
在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以及解决传统芯片发热和能量损耗等问题,都具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甚至推动拓扑量子计算的发展,为信息技术革命提供新的方向。
毫无疑问是有资格发表在《科学》顶刊杂志上。
并且会在凝聚态物理界,引起不小的热度和狂欢。
现在却要搁论文一作的位置上,加上他的名字,这其中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先不论所能起到的学术影响力,单燕京大学给科学自然学术顶刊的论文,发放的现金奖励便高达百万。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连忙开口回应。
“唐教授。”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本想着自己加入项目比较晚,然话音还未落下,便听见王其坤的声音已经在耳旁响起。
“不用有什么顾虑,这可是你应得的,咱们的项目只看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不是你创新改造控制方程,今天可不会取得这种巨大的突破性进展,我想其他人也不会有异议。”
事实证明王教授的话说的一点错没有,下秒便听李由等人主动发言表明态度。
“徐师弟千万不要有顾虑,我们大家可都感激你,要不是你的话,还不知道多久才能量子观测到反常霍尔效应。”
“李师兄讲的没错。”
“说起来大家都还沾了徐师弟的光。”
话说到这个地步,唐亚愚直接大手一挥,把事情给拍板决定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