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见杨老,首次诺奖级成果【万更求订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尤其上台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报告时,那种展露出来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让人很难相信会放弃数学。

奈何现在徐铭似乎被杨老看中,这要是今后深入去研究凝聚态物理的话,在数论领域能投入的时间就少了。

今后还能否拿到菲尔兹奖,都将是未知数。

“我觉得要做通小徐的思想工作,起码先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果,等拿到菲尔兹奖后再去研究物理,这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后,对物理学来说也会事半功倍。”

郑以中没等田纲院士开口,便接过张鲁平的话茬表明自己的观点附和。

他的想法比较简单。

总结下来便是支持徐铭研究物理,毕竟单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表现,确实不应该辜负这种物理天赋。

但绝不能就此放弃对理论数学的研究。

主要绝大部分数学家,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贡献出整个人生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术成果,加上菲尔兹奖对获得者的年龄要求,优先深入研究理论数学是对的。

反正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没有所谓年龄限制。

田纲听完郑以中的这番话,对此也深以为意,当即拍板做出决定。

“我们也去箐华,先问清徐铭的真实想法再说。”

话音落下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便转身朝着楼下走去。

至于讨论教室内的吕昂和杜翰文他们四个,整个表情早已变得麻木呆滞。

哪怕几位教授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身体都还保持着原本的动作,实在是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太多的刺激。

对徐铭都已经不足以用羡慕表达。

先是被物院的唐教授告知杨老邀请见面,后边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领着两位教授也过来找人,这种待遇不夸张的讲做梦都不敢想。

“你们说我这辈子能体验上徐师弟的这种待遇吗?”

紧接着当吕昂的声音在讨论教室内响起,瞬间便迎上三双心照不宣的白眼。

同时相当认真的给出评价。

“天还没黑呢。”

“这辈子我觉得是不可能了,下辈子嘛……概率估计也不大。”

“放弃吧,人怎么能和神比。”

……

徐铭并不知道几位师兄的情况,他跟着唐教授不多时便来到箐华大学。

有着上次去物院低温材料实验室的经历,对于箐华园内的建筑布局熟悉不少,就算还称不上轻车熟路,但找准具体位置没啥问题。

不过这回当然也用不着他找路。

根据唐亚愚教授的介绍,徐铭知道杨老把科技馆二楼当做了自己的办公室,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

除进行自己的工作外,下午有时还会和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青年交流。

并解答某些疑问。

而值得一提,徐铭在来到科技馆楼下后,又见到了位老熟人。

正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的另一位负责人。

箐华大学物院教授王其坤。

“王教授好。”

徐铭近前主动打起招呼,始终保持着谦逊礼貌态度。

“杨老在楼上办公室,他对你的控制方程公式,可是赞不绝口啊。”王其坤看向徐铭的目光满是欣赏。

边说着杨老的态度边朝楼上走去。

期间唐亚愚也没沉默,不忘跟在后面补充两句。

“王教授可没少在杨老面前夸奖你,说你是他见过最有物理天赋的学生。”

“我也是实话实说罢了。”王其坤淡笑着摆手。

徐铭则顺势回道:“谢谢王教授。”

说着三人也终于来到科技馆二楼,待王其坤抬手敲响办公室的房门,里面顿时传出一道浑厚的声音。

“请进。”

徐铭首次来到这里,跟着两位教授进去后,目光则颇为好奇的打量起来。

虽是著名物理学家的办公室,整个布局和陈设,倒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和他在学校见到的教授办公室风格不同。

杨老看到来人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目光忽略掉旁边的王其坤和唐亚愚,直接锁定在徐铭身上现出笑容。

随即更是站起身,主动向徐铭走过去,边伸手边抛出话题搭话展开交流。

“你就是王教授口中的徐铭同学,果然是青年才俊。”

“我看了你构建的控制方程,能在你这个年纪,同时对凝聚态物理和数学有如此水平的理解,那可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情啊。”

“说起来我在你这个年纪,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如你。”

徐铭显然没想到杨老会表现的这么热情,快速反应过来后赶紧伸手和对方握了下。

并再次详自我介绍。

“杨老您好。”

“我是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博士生徐铭。”

“大家都先坐吧,在我这不用拘谨,就当平时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杨老笑着冲徐铭点点头招呼众人坐下。

待全部在办公室内的沙发处坐下后,杨老倒也没有耽误彼此的时间。

直接和徐铭交流起,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理论。

反观王其坤和唐亚愚两人,他们知道自己今天不是主要角色便保持着沉默。

徐铭听到杨老提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顿时又显得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毕竟他除了构建新的控制方程,后面还仔细研究了项目的论文。

对整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说了解的很清楚。

面对杨老抛出的问题,稍作思索之后,在脑海中快速组织完语音便开口回答。

“我主要考虑到量子运输中电子散射,与铁电畴壁动力学同属非平衡态场方程,便尝试通过将磁化矢量场映射为序参量,引入拓扑陈数约束项来改造原有控制方程。”

“加上我参与了相场模型的设计研发,所以整个推导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

“丰富的经验是一方面,对凝聚态物理的理解,以及天赋才至关重要。”杨老听完徐铭的回答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此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取得成功,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代表着第一次在咱们自己的实验中,发表出诺贝尔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说着眼中逐渐浮现出欣慰之色。

待两人探讨差不多将近二十分钟,才听杨老话锋一转抛出新的问题。

“对于未来你是怎么规划的?”

说完不等徐铭开口回应,又继续往下讲。

“你是我见过最有理科天赋的学生,尤其对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想象。”

“如果能深入研究,肯定可以做出新的成果。”

“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话题终于进入到关键之处,王其坤和唐亚愚两位教授也不由得紧张起来,目光注视着徐铭等待其回答。

徐铭这些天岂会不知道唐教授的想法,不过他可不打算放弃理论数学。

甚至信息学科同样准备继续深入学习。

要知道如今他的数学和物理以及信息学科,都已然成功提升到了3级,想继续升级为4级学科就避免不了研究。

别人或许因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其中一门学科,深入研究达到顶尖水准。

但他则是完全不一样。

纵使同时学习三门主要学科,照样不会存在某个拖后腿拉跨的情况,成功优化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就是证明。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便也不再迟疑什么,当即对杨老讲出自己的想法。

“我眼下阶段还是想以理论数学为主,不过对于凝聚态物理仍旧会深入学习研究,希望今后能够为国内理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把徐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杨老倒不觉得意外,毕竟真正的天才总是自信。

不过他作为物理界公认的顶尖专家,心里非常清楚数学这门学科是多么的美妙,有志于物理事业的学者都需抵制住这份诱惑才行。

毫无疑问。

多学数学肯定是好的,奈何数学的范围太广,美妙的东西太多。

但应用到物理中的却有限。

在有限的精力下,若抵制不住数学诱惑,随便拿一个数学结构就想办法应用到物理中。

那对于研究物理学绝对称得上是场灾难。

然最终他并未进行劝说,只是讲起另外一件事情。

“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是好事,今后若在物理学上遇到什么问题,我欢迎你随时来我这里交流讨论。”

“谢谢杨老,我一定会的。”徐铭闻言站起身感谢。

同时心里只觉得欣喜。

能够有一位物理界的顶尖专家,可以向其请教,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今后说不定还能帮助物理学科提升四级。

……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在又闲谈几句后,徐铭便不再过多耽搁杨老的时间。

同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教授起身离开。

几人从楼梯下来,到达科技馆的一楼大厅后,唐亚愚脸上不免浮现出几分遗憾情绪。

本想借助杨老这层关系,好让徐铭专心研究物理。

没想到结果还是对理论数学更感兴趣。

虽说徐铭明确表示,今后还是会研究物理,但把精力分散在多个领域,怎么看都难有重大成就,到后面感到吃力估计自己就会放弃。

不过他正准备再做下徐铭的思想工作时,视野中却突然出现三道熟悉身影。

顿时把话咽进了肚子里。

徐铭看到自己导师和郑教授,以及田院士突然出现在箐华大学科技馆,脸上表情顿时闪过些许诧异。

仅短暂怔了下,便连忙迈步迎上去。

刚近前主动打招呼。

“导师。”

“田院士你们怎么也在这?”

“你和杨老见过面了,具体怎么聊的?”张鲁平开口便直击问题的重心。

旁边郑以中更是个急性子。

没等张鲁平的话音完全落下,话就已经接了上去。

“徐铭你真打算放弃继续研究理论数学?”

把导师和郑以中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不由微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什么情况?

完全想不到,对方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于是忙应声回道:“郑教授,谁说我要放弃数学?”

他好不容易才把代数中的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与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融合。

构建出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

眼看就要把数论皇冠上,这颗明珠给摘到手,怎么可能会放弃研究理论数学。

前脚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详细往下解释。

“杨老找我交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表示以后我可以随时过来请教物理问题。”

“张主任放心吧,徐铭刚才可是明确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理论数学。”这时唐亚愚也不再沉默开口补充上句。

张鲁平闻言总算松了口气。

田纲脸上表情同样变得轻松柔和起来,想了想颇为语重心长的同徐铭交代一句。

“徐铭。”

“这次你帮物院,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观测实验。”

“让国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顺利走向国际打开知名度,确实证明你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天赋很厉害。”

“学校不会埋没学生的天赋,更不会强行要求你只能学习研究理论数学。”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把重心放在数论上,千万不要辜负你构建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如果说刚才徐铭还有些诧异,那么在听完田纲院士的这番话后顿时反应过来,明白是自家导师和田院士,害怕他今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物理上。

对此他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紧接着索性不再卖关子,讲出自己已优化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事情。

“田院士。”

“我研究凝聚态物理,并不会影响数论上的进展。”

“其实这段时间,我结合代数中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优化出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筛法。”

“我将其称作为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

“目前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正在推导过程中。”

田纲听到徐铭说的前两句,以为对方听进了他的话决定先专心研究数论。

然当后面几句传进耳朵,瞬间表情在脸上凝固,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你说什么?”

“多尺度解析筛法已经优化完了?”

“是的田院士。”徐铭点头再次重复肯定回答。

而这也让旁边的张鲁平和郑以中惊讶不已,原本担忧的神情瞬间被狂喜取代。

“太好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也就是前不久吧,本来想等着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再把消息告诉你们。”徐铭如实回答导师的询问。

显然这又带来不小的冲击,连带后面的唐亚愚和王其坤都倍感吃惊。

要知道徐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本来就很优秀,被称作数论领域的新工具。

但数学结构越是完善强大,想融合其它理论进行优化的难度也就越大,更不要说再去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可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不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优化出全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更有信心彻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这在数论界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

甚至要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带来的影响力更大。

毕竟孪生素数猜想作为数论界经典猜想,已然困扰了数学家们长达百年的时间。

眼下现场几人中,郑以中的主要研究领域,便是数论中的相关问题。

现在听到徐铭优化出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且有信心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要和徐铭交流。

但考虑到目前徐铭正处于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孪生素数猜想能否被证明,他只得把想交流的心思暂时压下。

以免打扰到徐铭的思路。

话到嘴边变成一句正常的询问。

“预计多久能证明?”

“估摸着上半年应该差不多。”徐铭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推导进度给出答案。

距离上半年结束,还有将近三个月,相信怎么也能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了。

谁让他可是有着,专门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具。

田纲听完徐铭的回答,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自己的心情。

实在这个惊喜来的太过突然。

主要距离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还尚不到一年时间。

他深知徐铭在数论筛法上的理解,能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可不是那种刚踏入进来的新手学者,对自己的筛法实际效果会有准确判断。

既然都已经明确表示,便说明对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确实有极大把握。

想到当消息传出去后会带来的影响,便为徐铭以及为国内数学界感到高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徐铭大概率会拿到人生中首个国际数学奖项。

深吸一口气暂时把这些念头压下,他伸手拍了下徐铭的肩膀沉声交代句。

“接下来你就安心去推导孪生素数猜想,有什么需求尽管向院里提。”

“我们期待你带来好消息的那天。”

“这天我相信肯定不会多久。”徐铭斩钉截铁回答。

目睹整个过程的唐亚愚,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既为徐铭取得的数学成绩高兴,同时也清楚想让其放弃数学研究物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只能希冀于对方真能在两个领域扎根立足。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