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还没等到回信,家里头就起了内讧,乱了起来。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赵主薄有一妻两妾,儿女数名,为了争夺最后那点家产田地,平日积攒下来的矛盾很快爆发,大打出手,四分五裂。
这一家,算是败了。
世道浮沉,潮起潮落,多少霸道风光,多少悲欢离合,终究落得一场空。
此事告一段落,石奇峰放下心来。
他自从得到了陈晋的指点,打铁铸造之术突飞猛进,越发精湛,干脆不开武馆了,直接换了招牌,简简单单,唤作“青山剑铺”。
招牌是陈晋亲笔所写,铁画银钩,十分精神。
有此铁匠铺,既可以实践技艺,又能赚钱,反正比开武馆要简单得多。
武馆是人对人,各种事务缠身;铁匠铺则是人对物,铸造出精良的刀剑兵器即可,不愁卖不出。
生活之事,必须要有进项才能维持得住,否则只会坐吃山空。
原本石奇峰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凑合地过。
但多了陈晋之后,完全不同了。
陈晋对饮食吃喝颇有要求,不但要吃得多,还要吃得好,并非性子苛求,而是修行必然。
炼精化气,若无精可炼,又怎能有提高进步?
特别是晋升第二境后,吃得越发精细,这才能填饱肚子,正应了那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再加上别的开支销,读书用品等。
生活成本直线上升。
他那锭硕大的金元宝都找机会兑开来用了。
等过了风头,石奇峰再去把箱子挖出来。有这一笔钱财支撑,才能把铁匠铺张罗起来。
又收了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学徒,名叫“阿铁”的。
阿铁出身农家,没有读过书,性子木讷老实。最重要的是体格粗壮,颇有几分蛮力。
这也是个吃货,家里实在养不活了,能到铁匠铺里当学徒,阿铁爹娘对着石奇峰又跪又拜的,感激零涕。
除了学徒阿铁,还找了个厨娘,负责买菜做饭,以及洗衣服等杂活。
如此一来,摊子就算支棱起来了。
而陈晋则搬离偏房,将偏僻后院收拾出来,住了进去。
这样的话,环境清幽,无人打扰,不管是练剑、还是练气,而或读书写字等,皆可心无旁骛。
进门之前,石奇峰对学徒对厨娘都严令训诫过,让两人知道,陈晋才是此间主人。
两人自无二话,毕恭毕敬地称陈晋为“先生”。
春秋月,中元过了到中秋。
陈晋抽空回去两天,与家人一起过节,很快又回城,继续用功苦学。
继而入冬,天气转冷。陈志进城来,给陈晋送两袭厚实的袍,都是由陈杨氏和苏素一针一线地缝制而成。
临近过年,陈晋再度返乡回家。
这一次,他是坐着马车,带上石奇峰一起回去的。
过年期间,铁匠铺熄了炉火,留下学徒阿铁看守就行。
当马车抵达大塘乡,行驶进去,很快引起了围观,众多乡民交头接耳,纷纷传达一个令人惊诧的信息:
陈晋衣锦还乡,发了!
不知不觉,本书十万字了,达成了个小目标,不知有多少人在真正追看,以及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