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51:鬼神低头,双喜临门
(月底了,有气无力求张月票,打打气……)
功名就手,衣锦还乡,首要做的事自然是要到祠堂祭祖,以告慰先人祖辈之灵。
不过在大塘乡,陈氏只得一家,无法建立祠堂。诸人便准备好三牲祭品,香火元宝等物,先到土地庙里拜祭社神。
拜神之际,陈晋通过“灵视”,隐约可见一尊灵韵神性凝聚而成的残缺社神出现在神像之上。
祂急忙现身而出,对着陈晋鞠躬垂首。
看这样子,显然是不敢受陈晋的跪拜,赶紧回礼。
香火神道,灵韵神性的源头在于信徒的愿力意念,而信徒分了层次级别,不仅是虔诚不虔诚的问题,更讲究身份的影响力。
说白了,一个秀才的愿力,要优胜过许多农家子的愿力。
就是这么现实功利。
如果做个比喻,将意念愿力比作食物,这就好理解了。
新鲜的、腐坏的、美味的、难吃的、寡淡的、营养丰富的……
究其本质,属于“观想感应”的认知范畴。见识多的人,有功名在身的人,意志念头确实远超常人。
除此之外,武者同样不错,更别提入道的修行者了。
而今陈晋身兼功名和道行,面对如斯人物,大塘乡社神巴结都来不及,哪里敢摆谱?
而且地方上出了杰出人物,对祂而言属于很大的利好,有陈晋的这一份香火供奉,事半功倍,可让祂获益匪浅,渐渐补上残缺。
当然这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岁月过程,依靠目前的陈晋自是做不到那一步。
除非陈晋能继续考中,一路考上去,直至金榜题名。
然而到了那时,大塘乡还留得住他吗?
不出意外的话,只要中举,成为举人,就能光宗耀祖,认祖归宗,从而搬走了。
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
不过随着陈晋的崛起,有此榜样,可以给整个大塘乡带来希望的种子,从而激发更多学童的读书兴趣和志向。
正所谓“独木难成林”,开枝散叶,蔚然成风,才是百年之计。
只是现阶段,陈晋刚考到个秀才,影响力才开始散发出来,谈那些,为时过早。
离开土地庙时,陈晋心头有明悟,对于人道与神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知理解。
志异话本中,最喜欢写些“举头三尺有神明”,“城隍告状,伸张正义”的故事,归根到底,也不过是因果报应的那一套。
但真正的现实却是,人活着都只能冤屈而死,死后又能做到什么?
人,最终只能靠自己。
只要强大起来,鬼神都得低头。
回到家里,来到正堂,开始祭祖。
供桌上,三面神主牌依照辈分陈列,井然有致。
作为一家之主,陈源此时拿出一本族谱来。
说是族谱,只得薄薄的一张,毕竟他们这一脉从州郡祖地迁出,流落在外,至今算是四代。
俗话说“四代同堂”,但那是有福荫之家,一般人家根本做不到。
他们这一支迁徙到大塘乡,为了站稳脚跟,当真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
在此过程中,不管是曾祖,还是祖父那一辈,皆不长寿。
而且这个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好比陈晋父母,都是英年早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