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买票记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年头买票跟闯关似的,没介绍信门儿都没有,想睡卧铺?

除非是出公差,不然想都别想。

尤其是软卧车厢为重点安保区域,普通旅客见都见不着。

大姐接过介绍信,对着光看了半天,又翻出个厚厚的本子核对,才慢悠悠地用铁夹子夹出张硬纸板票。

票面上的“合肥—上海”印得模糊,日期栏是用钢笔填的“7月16日”,墨迹还透着新鲜。

“谢了。”

1979年合肥至上海的直达列车较少,很多车次需在蚌埠中转,经淮南线至蚌埠,再换乘京沪线列车。

能买到直达票也属实有点运气在身的。

他美滋滋的,到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乐。

出去的路上,看见卖茶叶蛋的老汉挎着竹篮穿梭在队伍里,

瓷碗碰撞的叮当声、孩子的哭闹声、算盘珠子的噼啪声,混着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混在一起。

闹。

却漂着整个七十年代的烟火气。

——

出了车站,许成军直奔对面的粮管所。

这年代出行非常不便,火车票贵还需要介绍信不说。

最重要的是地方粮票到了外地没有用。

全部是废纸。

按照规定,出差人员需持单位介绍信到粮管所,按“地方粮票1斤兑换全国粮票0.9斤”的比例换取。

粮管所窗口挂着块黑板,粉笔字写着“地方粮票换全国粮票,每斤补差价三分”。

“同志,换十斤全国粮票。”

他掏出安徽省地方粮票,这玩意出了省就是废纸。

“补三毛钱。”

售票员是个胖大婶,“现在全国粮票金贵,换的人多着呢。”

许成军掏钱时心疼得慌。

钱是英雄胆!

三毛钱够买六个玉米饼,够他在火车上吃两顿!

上海的国营饭店只认全国粮票,想想刚到手的五十大洋!

得,交钱。

——

供销社的茶叶柜台前,售货员正用镊子夹着茶叶往纸包里放。

1979年的茶叶价格由国家物价部门核定,供销社严格执行“明码标价”,不同等级价格差异明显。

就见那小黑板上写着:

最低档的二级茶约0.6-0.8元/斤,三级茶0.4-0.5元/斤。

中档的一级绿茶、茉莉茶价格在1.0-1.5元/斤,且每人限购1斤。

最好的特级龙井、祁门红茶,价格2.0-3.0元/斤。

当然这在当时属于紧俏商品!

也得亏是在省会,要是在县级以下供销社,估计三级、二级茶也不多见。

买茶叶光有钱也不行,还得要工业券。

作为知青,他赚的是工分,工业券这东西,还是他来之前为了以防万一,先将工分折算为“工分券”,再通过公社供销社兑换成的工业券!

去求人的,茶叶得来好的,他笑着对售货员说:“来一斤祁山红茶,帮我包一下。”

说话的时候,人显得格外自信。

毕竟这年头来一斤祁山红茶,可比后世来一辆小米su7拉风的多。

钱是英雄胆嘛!

“3元,加两张工业券。”

售货员小妹笑了,这年头买茶的可不多。

许成军也笑了。

苦笑.jpg。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