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俺想死你们啦!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畅谈间,新锐诗人、作家许成军气定神闲,指挥江山,偏偏说的还很有道理,比她们老师讲的还要好。

俩妹子眼神已经不对了。

崇拜指数有点高.

不妙。

算了,干正事去。

答应翟影、老陈他们的明信片得邮出去。

公交站台的人渐渐多了,37路无轨电车的辫子划过电线,发出滋滋的响。

邮局的绿漆木门虚掩着,玻璃柜台上摆着一摞牛皮纸信封,旁边的铁盒里堆着明信片。

要说明信片那是真带着时代的记忆和眼泪。

上海作家柯灵在 1979年发表的散文《上海街景》中,曾提到“邮局门口总有人在买明信片,挑一张外滩的风景,寄给远方的亲友,背面写着‘上海的秋天,风很暖’”。

看吧,多浪漫的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给你寄一张明信片!

受这帮子文人骚客影响,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还有不少文青少男少女把这当作传递思念和浪漫的方式。

至于00后,

他们会问你:啥是明信片!

穿蓝色工装的营业员正用算盘算账,算珠噼啪响曲。

“要寄明信片?”营业员抬头,态度漫不经心,“上海本地四分,外埠八分,放那边邮筒就行。”

国营嘛,不稀奇!

邮政也不会黄是不是?

庙小妖风大,嘿~

许成军趴在柜台上挑明信片,目光扫过一张张泛黄的卡纸。

有印着外滩钟楼的,有画着豫园九曲桥的,最角落那张印着复旦校门,门楣上“复旦大学”四个字烫着金,和他面试时见到的一模一样。

“就这几张。”

他在里面挑了几张上海特色鲜明的。

给老陈、翟影、小马、老周、苏老、刘组慈。

还要给许家屯的年轻人们,给钱明、赵刚、杏、二娃、柱子.

“就这个。”

在给合肥朋友的明信片背面写下:“合肥的辣汤想你们了,等我回去带松饼——许成军于上海。”

字迹龙飞凤舞,末了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而给许家屯的朋友们,他写下了对故乡的礼赞:

《臆想》

作者:许成军

我想

成为麦场的守望者

亲手码起成排的秸垛

随后

用漫长的季节去守望

等到霜降时节

看一溜溜麦垛披满银白的绒絮

在暮色沉降的风里

静静发烫

我想

成为一粒晚收的麦种

在寒风中、在冻土间

在每一个朝朝暮暮

在大地的怀抱里悄悄醒转

长成倔强的样子

拱破残冬的壳片

用大地窖藏的暖息

回吻大地

他想,赵刚看着会说:“这写的啥!吻谁啊他!俺看不懂哩!”

“这上海真好看!”

“大城市是不错哩!”

看不懂就看不懂吧!

插一句闲话,周日晚上看完了亚洲杯男篮比赛,输了,但是输的酣畅淋漓,从小崔到杨瀚森再到余嘉豪2000月薪旅欧,这支中国男篮充满希望,有希望的不是能力强了,而是精气神出来了,是斗志、是意志、是品格。这时候,所有人互然想起来一个人,在去年篮协黯然离场的姚明。你如何去评价姚明?前期职业生涯已经把他抬到了中国篮球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后期篮球改革毁誉参半,黯然退场后,仅仅过了两年,我们好像看到了改革成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