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开始在世嘉內部,尤其是在年轻员工之间频繁被提及。
不再仅仅是“社长的儿子”,而是与“眼光独到”、“市场嗅觉敏锐”这些词汇联繫在了一起。
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称之为“拓也效应”,戏称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街机厅的性別构成。
一些原本对这位“空降兵”心存疑虑,认为他不过是来“镀金”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
《俄罗斯方块》的成功並非偶然,背后似乎真的体现了某种对市场空白的精准捕捉能力。
有消息灵通的人私下打听,得知拓也在《俄罗斯方块》的版权谈判中並非只是“运气好”,而是给谈判提了不少很实用的建议,也不抢权居功,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商业谈判技巧和决断力,以及隱隱有些“太子”身份的格局。
下周例行的“组长级游戏开发研討会”,也因此变得不同寻常。
这个会议,通常是各开发小组匯报近期工作进展,以及討论未来项目方向的场合。
但这次,不少平时很少露面的高层管理人员,都纷纷表示要列席旁听,让会议组织者感到一丝异样的气氛。
“听说中山社长的小儿子,拓也,要在会上提出新的游戏企划?”
“好像是,听说社长还特意关照,要认真听取他的想法。”
“能有什么想法?
不就是仗著自己是社长的儿子,想出风头吗?”
“话不能这么说,人家《俄罗斯方块》搞得有声有色,说不定真有点东西。”
“哼,街机游戏来来回回不就是那样?
他能搞出什么新样。”
私下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有。
有人认为这是中山隼雄在为儿子铺路,想借研討会的机会,让拓也在公司內部建立威信。
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拓也缺乏经验和资歷,根本不可能拿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企划。
更有甚者,对中山隼雄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感到不满,暗地里盘算著如何在研討会上给拓也一个“下马威”。
开发部门负责人被通知,参会人员名单中多了好几位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层,他隱隱感到一丝压力。
他私下向中山隼雄询问拓也企划案的大致方向,希望能提前有所准备。
隼雄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了句:“拭目以待吧。”
短短一句话,更加引发了高管们的猜测和期待。
外界议论纷纷,暗流涌动,拓也却仿佛置身事外,全身心地投入到企划案的最后完善中。
他的办公室里,这几天灯光常常亮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