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式手枪虽然威力射程不如驳壳枪,但比驳壳枪更加精准更加稳定。
前面两人躬身猫妖,他俩的作用是探查、突进、警戒,要么不射击要么瞄准了再射。
后面两人是持续火力输出,攻击时交替射击更换弹匣,保证火力的连续性。
顾小北略一思忖,先將三八“大狙”枪膛里的子弹全卸下,再装上今天买的子弹。
抬枪瞄准后面两人,准备偷袭。
狙击手攻击多人时,一般都是先攻击远的再攻击近的。
先打远的既能防止有人逃跑,还因为带头的人一般喜欢走在后面。
更何况后面两个是主要火力输出,怎么选都应该先打远的。
远近也只是相对而言,五十米之內,顾小北用三八大狙有九成把握打出十环。
四个人全都背对著他,“砰”的一声,第一人爆头。
瞬间將三八大狙收进空间,拿出驳壳枪开始“啪啪啪”。
驳壳枪射击后枪口上跳严重,需要再次瞄准才能射击,俗称压枪。
射击频率越快,射击的精度就越低,这也是驳壳枪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单发射击二十米內指哪打哪,连发射击二十米內打哪指哪。
顾小北用驳壳枪射击,第一枪就打中前面一人后背,后面两枪对方及时臥倒躲了过去。
其实他瞄的是对方的脑袋,奈何第一次用这种老古董,头几枪准头有点差。
顾小北躲在一棵直径三十多厘米粗的大树后面,只要不被包围,对方拿他没什么办法。
最小威力手枪射出的子弹,也可以轻鬆穿透十厘米厚的木头。
影视剧里拿沙发桌子车门挡子弹,只能说导演编剧在拿观眾当傻子。
在真枪面前,这些东西的防弹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五人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存在谁地势高谁地势低的问题。
即使顾小北的枪法不错,奈何现场的干扰因素太多,让他的枪法发挥不出多少。
驳壳枪十发子弹打光才勉强打死一人,剩下两人已各自找了棵树藏身。
顾小北虽然很注意躲避,没被子弹打中。
但崩飞的木屑,將他的脸上手上划出好几道口子。
对方出乎意料的难缠,要不是他们只有手枪,顾小北估计自己已经凉了。
剩下的两人似乎实力相差不少,不仅体现在枪法上,还体现在隨机应变上。
后面那人也找了棵直径三十厘米左右的大树做掩护,可前面那人只找了棵二十厘米左右的。
不是不想找更粗的,而是这里的大树都这么粗。
驳壳枪子弹可以穿透二十厘米厚的木头,但穿透后已经没什么杀伤力。
可顾小北手里还有三八大盖,就算穿透五十厘米的木头都没问题。
后面那人听出顾小北第一声枪响不对劲,但没听出是什么枪,否则他早逃了。
前面那人以为顾小北只有手枪,所以只找了棵直径二十厘米的松树做掩体。
这两人的判断都没错,可他们又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