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罗尼莫进入士官学校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他分秒必爭地同时兼顾训练、运动、武器技术研发和事业,身体几乎到了吃不消的地步。
“事业逐渐稳定下来,现在確实该真正关注保守派的动向了。”
过去一年,他一直在思考削弱保守派势力的方法。直接动用武力等极端手段並非他一人能决定,即便能说服奥古斯丁一世,这也是下下之选。
“在共和派势力尚存的情况下,若再与保守派为敌,將再无退路。最终只能通过间接方式削弱其力量。”
他想到的方法正是“农业效率化”。乍一听,削弱保守派势力与农业效率化有何关联?但深究背后的根本原因便不难理解:保守派是他与奥古斯丁一世目前的“盟友”,但他们牴触国家“近代化”的核心——“世俗化”与“工业化”。保守派需要用思想正当化自身剥削,厌恶农奴接受教育后对阶级產生不满,也反感农民因工厂工作流向城市。一旦有人试图改变社会结构,地主们就会將佃农武装成士兵,联合起来攻击变革者。
“归根结底,若能减少可转化为士兵的农民数量,地主阶层的力量自然会被削弱。”
当然,直接剥夺农民劳动力保守派绝不会容忍。但如果通过“农业效率化”减少农业人力需求呢?原本需要5名农民的工作,若1人即可完成,地主便会驱逐多余劳动力——无论这些农民是饿死还是离开,都与他们无关。“这样一来,农民们去开垦荒地或进城进厂工作,地主也无话可说,毕竟是他们自己赶走的人。”
而实现这一目標的关键工具,便是机械式收割机。虽未达到现代联合收割机的程度,但在这个时代,用牛马牵引的收割机已具备发明条件——墨西哥早在三百年前就已引入牛马,环境基础已然具备。
砰!哗啦!
埃罗尼莫与爱德华多合作研发的膛线机已连续一年失败。第七次实验品再次损坏,原因是无法承受切削阳线所需的强大压力。
“唉……”爱德华多嘆气,“这次压力太大了。”
“但总比压力不足好。至少蒸汽装置的输出功率已经足够。”埃罗尼莫安慰道。
“话虽如此……可实在太耗费资金了,远超预期。”
“完成后不仅能回本,还能盈利,別担心。”
其实爱德华多所言不虚。虽事先预估了研发成本,但实际投入远超预期。好在以“提升武器技术”为名,他们获得了校长和教官的许可,甚至將工匠引入学校协助开发。起初两人以为能独立完成,但很快发现缺少金属加工技术寸步难行——爱德华多虽自幼对武器研发感兴趣,略懂锻铁基础,却不足以製造精密机械,且工作量远超两人负荷。
“殿下,恐怕必须使用英国產钢铁才能承受压力。”工匠建议道。
“也罢,这机器无需量產,材料上不必省钱。”埃罗尼莫应道,“若按预期运转,一台机器单日可加工100支枪管,只需製造几台即可。”
粗略计算,若两班倒每日运转16小时,单台月產量可达2010支,5台便能月產万支,10台已足够使用。“虽不甘心,但墨西哥目前的炼钢技术確实不足。”埃罗尼莫暗想。他与埃米利奥虽僱佣专家全力攻关,却难以短期內追赶英国数十年积累的技术。
“解决压力问题,是不是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別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儘管屡屡受挫,埃罗尼莫仍坚信能在毕业前完成目標。“毕竟是使用洛伦兹弹——不,爱德华多弹的步枪。”他期待著,待这把枪完善,即便几年后真正的后装步枪问世,他们的成果也毫不逊色。收拾完实验室满地的铁屑,他揉著腰吐槽:“真够重的。”
爱德华多忍俊不禁:“这和我想像中的皇太子形象差太远了。”
“……哼,我也想像过——只需提出创意,指示工匠按计划开发,哪用像现在这样亲自干活,还得为进度和预算发愁。”
“什么?”
“没什么。”埃罗尼莫乾咳两声,“亲自参与也是种经验,对吧?”
用餐时,洛伦佐突然搭话:“听说了吗?加利福尼亚的事是真的,好像有很多人挖到了金子。”
“哦?我本来还不信呢。”埃罗尼莫挑眉回应。
埃杜阿尔多並非完全不相信。一年前,所有人都不相信。
“听说有人只带了自己拳头大的一块金子回来。早知道这样,我也该去一趟。”
“嗯?有那么容易吗?”
“哎呀,您没听说吗?”
“不只是那个人,从墨西哥城带著金子回来的人超过十个了。他们现在说要好好准备后再去,正在招人,大家都闹著要去加利福尼亚呢。”
一年前,埃罗尼莫为了人为製造淘金热,曾让自己麾下的士兵散布消息,可消息传播得比预期差很多。
“当时考虑不周啊。要是给士兵们发金子当军餉让他们亲眼看到就好了,结果用比索支付,效果差了。”
不过士兵们也有亲友,抱著试试看的心態前往加利福尼亚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是单身的年轻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