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和平收场,皆大欢喜,但青竹宗內部有些人就记恨上了。
隨著怀旭真君成为天阳皇帝,这份文书也成为指导各州修仙宗门和凡俗民间相处的先例典范。
麝香百年寿尽后,因为她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仅被老家江阳地区的人民崇拜,整个天府地区都崇拜她,尊称为麝香娘娘。
麝香娘娘的信仰也是少数被天阳仙朝认可,属於良风民俗的信仰之一。
然而近七千年前,天京仙廷“空御座”格局的形成,仙人的血脉在九州世界再无踪跡,天阳仙朝再也没有能力统治除中州以外的地区。
当年大失顏面的怨恨,隨著师徒传承,一直在青竹宗內部流传著,不过一直被仙人和皇帝的威势压制著,现在没有压制了,自然要喷薄而出。
反攻倒算派没有傻到直接喊报復,他们採取的方法是,要延续两位仙人扫除邪神信仰的善行。
同时各种岁月史书,传出谣言,內容大概就是:当年青竹宗派人和麝香“谈判”时,动不动就会陷入旧法余孽的围攻,上古妖兽的袭击,麝香不过一介凡人,她是不是有勾结邪异的嫌疑?
那我们禁绝这种有嫌疑之人的祭祀,合情合理吧?
还有,现在仙朝混乱,下层凡俗苦不堪言,我们修仙宗门是不是该多加点担子,多管管他们?天府人总是需要人管的嘛!
但是经歷一千多年,青竹宗內部的高阶中阶修士里,自幼信奉崇拜麝香娘娘的不在少数,他们自然对推翻娘娘信仰一事极为反对。
再加上有不少修士依旧认同天阳仙朝制定的,修真者和凡俗相处的原则:修仙宗门尽到保护凡俗民眾的义务就可以了,凡俗民间的事物少去掺和,要把精力,放在修真上面。
於是,以麝香娘娘信仰一事为引子,青竹宗內部分裂成两派。在修行理念,处世信条等方面针锋相对。
幸亏几代掌门都颇有威信和能力,才能把局势勉强控制成斗而不破的局面。
然后就迎来了近三千年后的“魔剑之乱”大劫。
“魔剑之乱”是九州修真界空前绝后的浩劫,儘管有四州倖免於难没有捲入,但破灭的宗门,死伤的修士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据天衍阁统计,死於八千年前,决定九州世界修行道统的“鹿原决战”,双方死伤修士数量加起来,还不到四千年前死於“魔剑之乱”的修士数量零头。
青竹宗虽未灭门,但是离咽气也就差一口气了,这种情况下就玩不起內部斗爭了。
倒麝派向挺麝派低头了,几乎放弃了自己一方全部的主张,青竹宗的道统和理念再次归於一致。
但是倒麝派还是留了点鉤子下来。
比如在青竹宗外门典例中一定要加一条:凡青竹宗弟子在凡俗民间行动,匯合交流之地当选当地信仰最盛之庙宇,驱凡以静,以示我等练气士只敬天地,不畏香火之毒。
摆明了是针对麝香娘娘,意思就是我们每在凡俗活动一次,就要让当地的麝香娘娘庙少一天香火。
面对这种小孩子慪气的举动,成为主支的挺麝派也就同意了。
毕竟典例第一条就是因地制宜,权益行事。只要不触犯戒律门规,典例上的要求,弟子们做不做都行,不会受到处罚,最多口头批评一番。
如果遇到执行这一条典例特別上心的青竹宗门人,那估计还是对当年被一个凡人扫了脸面一事,耿耿於怀啊。
三痴道人讲完这些陈年往事,看著醉庐道人的面色从尷尬变成坦然,在看著周意诚和叶枕棠一副受益良多的神色,笑了笑,然后转身仰望麝香娘娘像,正色道:
“贫道这些年游歷天府各地,收罗古书旧闻,却是对麝香娘娘的传说,有了点新的认识,各位姑且停之,就当贫道一家之言吧。”
“麝香娘娘確实並非修真者,但说她是普通凡人却也不太准確,她很是有些神异在身的。”
“她能明辨善恶,洞悉福祸,对破坏天地和谐运行的旧法余孽,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力。”
“正是有她相助,两位仙人在十万大山的盪魔行动异常顺利。”
“但这也引来了旧法余孽的报復,他们抓了麝香娘娘的女儿,用召魔邪法,把那可怜的孩子异化成魔物。”
“麝香娘娘悲痛欲绝,最终请两位仙人给自己的孩子解脱。”
“这成了麝香娘娘最大的憾事,因此,在她临终之前,她立誓说,自己的神魂將存於二郎山,乌蒙山,赤水河。
凡是生活在赤水河流经之地,二郎乌蒙荫庇之地的人,都是她的孩子,她將永远保护他们。”
说罢,三痴道人转头看向周意诚:“正巧,我们这里有个小二郎山神,周道友,你说不定与麝香娘娘有缘呢。”
“道长你太风趣了。”
眾人说说笑笑间,醉庐道人感应到了什么,面色一正:“各位道友,本宗援手已至。”
庙外,四道身影正不疾不徐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