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刘尧轻嘆一声,
“察举制就是这其中的根本原因!”
刘禪瞬间瞪大了双眼,
“你別看我小就想骗我,察举制明明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优良制度,怎么可能和宦官还有那些士人牵扯到一块去。”
刘尧嘴角僵硬住,
“你说说你啊,我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考虑事情能不能动点头脑啊!你这样子怎么真跟刘禪一样傻乎乎的?”
“假如,你是刘禪,你想要从朝堂上培养自己的亲信,培养自己的势力,你要怎么做?”
“额,怎么做?给他们赏赐?”
啪!
一掌不轻不重的巴掌拍在刘禪的后脑勺上,
“笨!士族缺你那点钱啊!”
“你这样的要真是皇帝,没准连刘禪都比不上。”
“士为知己者死懂不懂啊?你要是想培养自己的势力,当然是自己亲手提拔了!”
刘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看著刘尧露出一副惊喜的神色,心中暗暗想到,
“先生大才啊!若是我还能回到大汉一定把他也带回去!”
刘禪心中想著,不自觉的说道,
“要是先生生在大汉多好啊,就算比不过相父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刘尧一挑眉,伸出手指了指自己,
“我?跟丞相比?”
笑著摇了摇头后,刘尧继续说道,
“好了,別扯远了,我们继续啊。”
“还是假如,你是皇帝,你想提拔人才作为自己亲信你会怎么做?”
刘禪歪著头,
“朕,当然会下旨了......”
看出来刘尧眼神中的不对劲,刘禪咽了一口唾沫,
“额,应该先和相父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定夺。”
唰!
刘尧从石板右边的小桌子后面拿出了一根小木棍,作势就要抽向刘禪,
“啊!我又哪说错了啊!”
刘禪抬起手臂抵挡的同时向后躲闪,结果一个不注意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咕咚!
看见摸著屁股呲牙咧嘴的刘禪,刘尧收起虚晃一枪的小木棍,指向了青石板上写下的太监两个大字。
咚咚咚!
“看好了,小胖子,你有没有审题啊,连给出了已知信息都不看吗?”
“就算身为皇帝,为了公平起见,肯定也不会直接傻到去隨意提拔官员啊,那不是把人家架在火上烤吗?”
“这时候,太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身为每天陪在皇帝身边的人,直接听命於皇帝,有什么事当然是太监出面,而士人们自然不敢將情绪宣泄在皇帝身上,只能怨恨这群太监。”
“这下你懂了吗?为什么士人和太监们有著天然的矛盾存在,就是因为抢饭碗啊!”
“本来安排了自己家的后辈去当官,结果来个死太监横插一脚,非要安插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进来,你说你气不气?”
看著半懂半不懂的刘禪,
刘尧用小木棍在石板上又点了点士人两个大字,
“当然了士人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加大举荐力度的同时,举荐的人也都慢慢的从谁孝顺就推举谁变成了全是自己族中之人,最终慢慢形成了门阀。”
“例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
“所以,察举制慢慢的就失去了它的公平性,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乱象。”
“当才能不再是第一选拔条件的时候,你说这个国家还能治理好吗?”
刘禪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仿佛探明了世界的真相一般,心中豁然开朗,
但隨之而来的是担忧,
“那,察举制如此巨大的弊病,可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士人阶层真的稳固如泰山难以动摇吗?”
刘禪一改方才嬉皮笑脸的样子,开始担忧起大汉的前程,身为季汉政权二代皇帝,他最害怕的事情便是父亲一辈子的基业在自己手上断送。
“这,方法嘛,倒不是没有,只不过极为艰难。”
刘尧面露难色。
“先生请讲!”
刘禪毕恭毕敬的一抱拳,眼神中充满了恭敬。
“你小子入戏到挺深。”
调侃了一句刘禪后,刘尧拿起一块湿布擦掉方才所写“皇帝,士人,宦官”三个词语后,笔走龙蛇在石板上再次写下三个大字--
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