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141,引路贵人?(有修改)  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41章 141,引路贵人?(有修改)

当晚,林觅躺在舒适的大床上,脑海中还不由浮现出今天的惊心动魄。

她打开手机,点开“系统”界面。

就瞧见屏幕上闪烁着一行金光大字:【触发并完成“见义勇为”任务,能量值+500。】

她心中一喜。

这个能量值比她之前预想的要高出许多,显然是她主动触发的救人行为,让系统给出了高额奖励。

她看了看能量条,距离升级解锁又近了一大步。

这次的惊险之旅,不仅拯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也让她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这一趟出行,完美结束!

——

第二天,林国栋和李秋云开始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超市年前就已经找好了买家,以二十万的价格转让。

这个价格在小县城已经算不错了,毕竟当初林国栋只了七万块买下来,十多年间,成本早就赚回来了,还能卖出这个价,还得益于地段好。

超市里剩下的货也处理了万把块钱,总的来说完全不亏。

夫妻俩将这笔钱存了起来,打算去了蓉城后,也跟着闺女做点小投资,赚点小钱,就当是他们自己的养老钱。

反正跟着闺女,准没错!

而李秋云这边,也向学校提交了辞呈。

她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就办理了退休手续,后续还有些流程,需要等到开学期过了之后再回来一次办理。

**

午后,魏浔开着他那辆低调奢华的黑色轿车,载着林家三口,前往万溪县下属的长乐镇。

明天他们就要启程回蓉城了,临走前,理应去李秋云的娘家打声招呼。

这件事,林国栋夫妻俩只告诉了身边最亲近的几位老友,对于林家二房那边,则是半个字都没透露。

他们深知那边的品性,若是知道了,少不得又要生出事端。

但李家人不同。

他们都是淳朴踏实的庄稼人,与林家二房的心性截然不同。

当魏浔的车驶入长乐镇,缓缓停在了李家那栋朴素的平房小院。

因为是过年,又听说李秋云要带“未来女婿”上门认认亲,李家老大、二姐、老幺三家早早的就聚齐了。

此时,院子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当林觅和魏浔从后备箱里搬出大包小包的年礼时,可把一家子人给吓了一跳。

那些包装精美的礼盒,一看就价值不菲,远不是他们寻常走亲访友的规格。

“哎哟,秋云,国栋,你们这是做啥子哦!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太破费了!”大舅妈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嗔怪道。

魏浔得体地微笑着,将其中两份最厚重的礼品递给李家老爷子和老太太,又将两个厚实的红包塞到他们的手里,语气恭敬。

“外公,外婆好,初次见面,一点心意,祝您二老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老太太捏着那红包的厚度,手都哆嗦了一下,连连推辞,“使不得,使不得!孩子,这太贵重了!”

她这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大、这么厚实的红包,这规格都已经不叫红包了吧?

这厚度摸起来至少也得几千小万块了吧?

每年逢年过节,儿女们都会孝敬他们老俩口,一般都是千把块钱样子,多的他们也不好意思收,毕竟他们还要养家养孩子。

这一下就是好几千,她哪好意思收啊。

李秋云拉住母亲的手,笑着说,“妈,这是孩子们的心意,您就收下吧,这是小魏给您二老傍身的,想买点什么,想吃点什么,也方便。”

经历过自家闺女壕气的‘五亿’冲击,现在她都被拔高眼界了,之前她还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现在他们夫妻俩也有底气了。

当然是来自他们闺女的啊。

小魏有钱,他们闺女也不差呀。

他对他们的好,他们也会对他好的,这样有来有往的,才能更加深感情嘛。

李家老爷子是个睿智的老人,他年少时曾在富家当过书童,见识过一些世面,深知学识与眼界的重要性。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炸锅卖铁的也让孩子们读书成才,可惜,几个孩子也就老三李秋云争气,能坐得住读书。

当年她能顺利读完大学,也多亏了全家人的帮衬,虽然只是普通的大学学历,但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哪怕不是什么名牌重本,其含金量也是很重的。

哪怕几兄妹当中,李秋云的日子过得好,但兄弟姐三人也从未想着占多大的便宜,没什么事情的话,他们甚至都不会去县城打扰她的生活。

老爷子打量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又看了看自己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的外孙女,眼中满是欣慰。

他拍板道:“好了,既然是孩子们的心意,就收下,都进屋坐吧!”

李家的家风端正,老两口生育了四个兄弟姐妹。

老大李建国夫妻俩在镇上开了家小面馆,生意不温不火;二姐李秋芬嫁到镇上,丈夫是水电工,她在家操持家务。

老幺李建军则守着家里的几亩地,农闲时在周边接点散活。

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但个个勤恳踏实,从不攀比嫉妒。

这也是林觅自小就更亲近外家的原因,李家家风正,不重男轻女,对她这个外孙女,也一视同仁。

所以连带着这次魏浔准备的年礼,也比给林家二房的要丰厚许多。

饭桌上,气氛和谐而热烈。

认了亲,收了礼,话题很自然地就落到了小辈们的身上。

老大李建国的大儿子李浩,二十五岁,在县里的工厂上班;小儿子李杰,二十三岁,跟着父母守着面馆。

二姐李秋芬的儿子王强,二十四岁,在外面打工,女儿王静,二十一岁,在镇上的超市当收银员。

老幺李建军的女儿李晓月,才十九岁,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正在家迷茫。

听着舅舅大姨们谈及自家孩子工作的不稳定、没前途时的叹息,又看着几位表兄妹脸上那既有不甘又显无奈的神情。

一旁磕着瓜子的林觅,不由被触动了。

其实李家的家风很好,虽然没有多大的能耐本事,但却品行端正,为人踏实,肯努力上进。

不过缺点也同样明显,这一辈的人都学历普通,缺乏一技之长,眼界受限于这个小小的乡镇。

舅舅他们这一代的人生轨迹已然定格,如果表哥表姐他们这一辈再没有人拉一把,创造一个跳出去的机会,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重复上一代的人生。

一代又一代,困于此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