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卫家三郎,捷报连连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我军若能集中两万精锐突袭,再联合吐蕃诸部牵制其侧翼,不出两月便可拿下甘、凉二州。

这段时日,在余思贤和俞龙珂的威逼利诱下,未征率部眾归顺朝廷。

赵晗已遣人告知木征,待此战得胜,便赐他赵姓,由他代替董毡领著青塘之事。

吐蕃诸部向来分散,对大周构不成威胁,眼下的大敌,唯有西夏和辽国。

若想治理好此处,不仅要推出个有威望之人,还得在此处设立蕃学教化部眾子弟。

赵晗紧盯著堪舆图,伸手指向横山一带道:“主力当从庆州出发,若能破横山堡寨,便可直捣兴庆府。”

郑骏已调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在河东路大张旗鼓的演练、修城池,以震辽国。

辽国境內这些时日也不大太平。

皇太叔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重元,正筹划著名夺取皇位一事。

耶律洪基的父亲耶律宗真宗,曾在醉酒后许诺將来传位给弟弟重元,可到头来还是传给了自己儿子。

耶律重元的儿子涅鲁古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不断怂耶律真宗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如今,这父子二人,正在静候时机。

与此同时,西夏王都,兴庆府。

文武百官齐聚於此,已是束髮之龄的李谅祚端坐在御座上,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现下没藏氏一族尽数剷除,朝政大权已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自打周朝发兵吐蕃,朕心中就喘难安,如今倒好,都快打上门来了!”

殿內的大臣们垂手而立,无人敢轻易接话。

片刻后,一名文官拱手道:“陛下,此次周朝太子亲征,想来定是有万全之策。”

“而我朝府库空虚,粮餉告急,依臣愚见,莫如先行缓兵之计,遣使臣往周朝议和。”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应声。

“周朝禁青白盐不久,我朝粮食布匹价钱一路高涨,百姓已是怨声载道。”

“是啊,这几年牧民们大肆养殖山羊为获取羊绒与周朝商人交易,不事耕种,草场也日益退化,若不议和,我朝危矣!”

曾助力李谅祚剷除没藏一族,现已手握实权的武將漫。

正拧眉竖目的看著朝中主和一派的大臣。

“周朝来势汹汹,根本没有议和之意,倒不如与其一战!”

“周朝大肆收购羊绒,等的就是这一天,我朝能落入今日这般境地,你等难辞其咎!”

一名文官冷哼一声,“漫將军说的倒是义正言辞,难道你就不曾从羊绒中获利分毫?”

“我若记得不错·.”

话还没说完,李谅祚猛一掌拍在案上,几名大臣相视一眼后,当即闭嘴。

“社稷危难之际,尔等不为国分忧,反倒在此互相攻计,成何体统!”

漫深吸一口气,高声道:“陛下,臣主战!”

李谅祚心中暗暗权衡一番后,凝眸看向漫,“二十万大军!”

“朕命你迎击周军,不得有误!”

“臣遵命!”

待眾臣退去,此处唯有李谅祚与漫二人。

“此战关乎国运,你务必不可轻敌,若战事不利,也切莫逞强。

“朕会即刻修书一封送往辽国求援,无论如何,我朝绝不能亡於朕之手。”

李谅祚神色凝重,还有带有几分无奈。

自己周岁登基,宛如傀一般,这些年步步为营,好不容易对付完没藏讹庞,刚掌握实权,周朝就举兵压境。

接著,他又下令御围內六班直轮班宿卫,提高警惕,加强宫禁。

御围內六班直总数五千人,与曾经的铁军並称於世。

当年李元昊为巩固统治,震镊诸族,下令各族送亲贵且擅长骑射的子弟入京,以示效忠。

名为侍从,实为质子,因此御围內六班直原名为质子军。

不过这只军队在连年征战中,屡建奇功,逐渐得到李元昊的信赖,一直保留至今,军中人员,

仍旧是各贵族子弟。

半月后,张辅、余思贤、郑驍、徐平远等人率两千神机营及三万精锐从熙州出发,

赵晗、顾廷燁、裴虎、卫凌率晓骑营、三千神机营、五万精锐前往庆州。

中军大帐內,烛火通明。

赵晗负手而立,神色从容,静静等待著捷报传回。

神机营一经亮世,必打西夏一个措手不及,顺带也可震辽国,

三月后,张辅顺利拿下甘州、凉州两城西夏大將漫葬身於神机营虎尊炮之下,一时间军威大振。

顾廷燁每隔几日,便遣人传回捷报,卫凌心繫长姐,更是勇不可当,连斩西夏数员大將。

与此同时,汴京,福寧殿內。

赵禎手持捷报,目光如炬,激动的心口不断起伏著。

登基將近四十年来,他在西夏手中吃过太多吃败仗。

好水川之战,万余精锐全军覆没,更是可称之为耻辱,战报传回那日,他在垂拱殿內一夜不曾合眼,现在想想,仍旧觉得痛心。

“好!打的好!”

“待他们凯旋归来,朕必亲自出迎,全部重重有赏!”

“咳咳咳一—”

曹皇后柳眉紧,捧著一盏参汤,轻声道:“太医再三叮瞩,官家不可太过激动。”

“西北战事告捷固然是好事,可官家也要爱惜著自己的身子。”

赵禎接过参汤,释然一笑。

“朕的身子如何,自己清楚的很,难得有这样的喜事,且让朕再高兴高兴。”

曹皇后闻言,只得轻轻点头,绕步来到赵禎身后,小心翼翼的为他顺气。

“来人!”

赵禎话音刚落,一名內侍躬身入殿。

“把太孙和郡主请过来,朕今日要与孩子们一道用午膳!”

姐儿的封號已由赵禎亲自定下,为昭阳二字。

盛幼如今领著兵部右侍郎一职,对西北战事自是了如指掌。

他从捷报中看到徐平远的名字时,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打算等会回府便將这等好消息告诉盛老太太,让她老人家跟著高兴高兴。

不过当卫凌二字出现在他眼前时,盛幼眉头微微一拧。

他知道卫家三郎名为卫凌,前些年参军去了,可他现下还不敢確定,此人就是卫怒意的三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