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合乎礼法  大明:从景泰开始中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张軏的背后还有当时任中军都督府府右都督的二哥张輗,其虽未直接参与夺门之变,不过以二人给朱祁鈺的印象与京城中的风评来说,都是一丘之貉,可能是抱著不將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张輗才未参与。

第二的便是在北京城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石亨,当时已经被景泰帝封为了武清侯、担任京营总兵官一职,还获封了太子太师(正一品)、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等荣誉官职,乃是新进勛贵和当朝武官中的第一人。

至於文官的领头则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即是现在被朱祁鈺贬去琼州府的徐珵,算著日子应该还未走到,这辈子估计都回不来了。

其他参与之人还有太常寺少卿徐彬,左都御史杨善,都指挥僉事张巩等人。

这些文臣武將除了石亨之外,朱祁鈺目前只见过徐彬和张軏二人,其他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入朝为官。

借著此次大朝会,朱祁鈺也想將这些人见一见这一批人,起初是想將他们和徐珵一般全部贬离京城的,不过隨著自己对封建时代所讲究的那套礼法研究了一番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把包括夺门之变的主角朱祁镇在內的这些参与发动夺门之变的人全杀了,就能避免夺门之变的发生了吗?

不可能,没了石亨也会冒出石享,没了徐有贞还会有徐无贞或者许有贞,他们无外乎维护的是礼法大义。

于谦为何手握兵权却在夺门之变发生时,选择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反抗就在大殿上被捕,几天后就被斩首,此举也是为了礼法大义。

景泰朝提拔的那些臣子也是跟于谦一般为了礼法大义,选择了妥协,究其原因,首先就是景泰没有子嗣,其次就是景泰帝是小宗入大宗,不合乎礼法。

因为礼法,宗室藩王不会支持他这个景泰这个庶皇帝。

公侯勛贵不会支持他,因为景泰这个皇帝就是代班,即便已经即位天子,太子却还是朱祁镇的儿子。

满朝文武也不会支持他,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朱祁镇的臣子。

以礼法大义为约束力量的君臣框架,现在正如一道枷锁一般套在朱祁鈺的脖子上,现在他选择走的那条路就是,以礼法大义来回击。

靠暴力手段打破这种束缚和框架可行吗?可行,但很难,纵观歷史也是满清覆灭后,民智初开后,先觉醒的那一批人开始反对孔教和儒家礼法后,这种礼法观念才渐渐消失。

如果朱祁鈺真这样做了的话,各地藩王立马就会仿效朱棣起兵靖难一般,华夏大地就会立刻进入乱世爭霸模式,再加上蒙古等异族在北方虎视眈眈,內乱加异族入侵是何下场,史书上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那时朱祁鈺就不是中兴之主,而是千古罪人了。

这就是为何朱祁鈺要尊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与孙太后並驾齐驱的原因,胡灐不管朱祁鈺如何要求,都一再坚持要保留登基典礼上的那些流程也是这个道理,二者殊途同归。

朱祁鈺越研究这些,就越发体会到原歷史景泰帝所面对的难题,自己若不是后世之人,估计也会被这礼法大义等问题困死。

好在后世的几位朱家皇帝给他提供了参考的例子,万历皇帝给自己的生母李氏上尊號,將礼法上的嫡庶有別改为了两宫並尊,嘉靖皇帝为了对抗不能给自己生父上皇帝號的礼法,硬生生將朱棣征战一生打来的太宗变成了成祖。

不仅如此,朱祁鈺这些天还安排了卢忠跑了一趟宣府……

朱祁鈺想到在自己占据礼法大义后,再有人敢跳出来搞什么夺门之变,就別怪自己心狠手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