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厂的齿轮配比数据同步至瑞士银行的保管箱,附带陈工的指纹备案;
- 明达的客户名单被拆分为12份,通过12个不同的水客带往东南亚,每人均以为自己携带的是完整名单。
他调出李嘉欣的生物数据档案,下午在工厂时的心率波动曲线显示,当提到“韩国行程”时,她的心率从72升至85——这个数据被標红,旁边批註:“需加强首尔酒店的监控布局,重点防范sm娱乐的接触。”
抽屉里的加密相册自动翻开,最新一页贴著两张照片:左边是李嘉欣在《科技港姐》剧本上的签名,笔画压力数据已录入指纹库;右边是明达高管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狼狈照片,角落標註:“1993年q3收购明达残余资產,成本价预估200万港元。”
李嘉欣的敲门声打破寂静,她穿著丝绸睡袍,腕间电子表的el背光在黑暗中明灭:“德,我睡不著,明天去韩国……”
张德 看著她指尖无意识地绞著衣带,这个动作在1992年《鹿鼎记》片场出现过17次,每次都是说谎的前兆。他起身时顺手按动桌下的开关,隱藏的摄像头开始工作,同时打开了房间的电磁屏蔽——现在,任何信號都无法穿透这面由钢筋混凝土和铅板构成的墙壁。
“紧张是正常的。”他递过温热的牛奶,杯底的压力传感器再次读取指纹,“sm的金社长喜欢围棋,你记得和他提1991年应氏杯的『韩国劫爭』——那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她的瞳孔微微收缩,张德 知道,这个细节来自他下午让人潜入sm总部获取的情报。当她低头喝牛奶时,他的视线落在她锁骨下方——那里没有前世妻子的胎记,却有他亲手设计的电子表压痕,正在成为独一无二的商业標识。
晨光染亮维多利亚港时,张德 站在办公室窗前,看著自己的商业帝国在记忆中成型:
- 土地署的xx地块將在三个月后奠基,地基里会预埋1996年才会出现的光纤管道;
- 工厂改装的vr眼镜样品,正在送往日本nhk的路上,比索尼的同类產品早四年;
- 李嘉欣的韩国行程,將开启星河与sm的战略合作,为2005年的亚洲明星矩阵埋下第一颗棋子。
他摸向口袋里的仿製白朗寧,枪柄上的“12”字刻痕早已磨得发亮。前世在星河大厦的最后时刻,他曾以为商业帝国的崩塌始於背叛,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人心,而是对细节的疏忽。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港岛,他打开最新的监控日誌,嘴角扬起冷笑——明达科技的財务总监正在联繫新义安的马仔,试图调查星河的背景。他拿起大哥大,给心腹发送指令:“给他们点甜头,让財务总监以为自己掌控了星河的走私渠道。”
在这个数据与记忆交织的凌晨,张德 终於明白,將每个细节编织成网,让对手在他构建的商业迷宫里永远慢半拍。而李嘉欣、张启明、陈工……所有人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既是棋子,也是他商业帝国的基石。
“1993年的春天,”他对著海面轻声说,“不过是这盘暗网之棋的第一步。”
当楼下传来李嘉欣与司机的对话,他知道,新的一天又將在监控与布局中开始。而他,这个知晓所有棋子走向的执棋者,正站在时代的裂缝中,看著自己的商业帝国从记忆走向现实,如同维多利亚港的晨光,终將照亮整个亚洲的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