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一个月的项目授权,对於一个高校课题组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如果能解决关键问题,发表高质量论文,拿到更多项目,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类似的场景,在龙国其他几个材料学研究重镇也悄然发生著。
华清大学、復旦大学、中科院物理所、金属研究所……许多顶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看到“启示录”的介绍和陈院士实验室的“隱性背书”后,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有谨慎的团队先申请免费试用版进行体验;有经费充足或项目紧急的团队,则在简单评估后,直接选择了付费的短期项目授权,希望儘快將这款利器应用到实际研究中。
最初的几天,官网的访问量节节攀升,免费试用版的申请邮件堆满了苏晴的临时邮箱(她还没来得及配置企业邮箱系统)。
付费諮询和短期项目授权的意向订单也开始陆续出现。
苏阳和苏晴轮流负责回覆邮件,解答技术疑问。
苏阳主要负责解答那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难题,他凭藉超级大脑,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解答都游刃有余,往往一针见血,让諮询者大为嘆服,更增加了他们对“启示录”的信心。
而苏晴则展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商业素养,將商务方面的諮询、合同擬定、以及收款流程处理得井井有条。
一周后,好消息接踵而至。
京州大学的王教授团队,在付费购买了一个月的项目授权后,仅仅用“启示录”跑了三天,就完成了之前数周都搞不定的复杂催化反应路径模擬,並且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高度吻合,甚至还基於模擬结果,提出了一个改进催化剂活性的新思路!
王教授欣喜若狂,第一时间给苏晴打了电话,表示项目完成后会积极推动学院採购全年的正式学术版,並热情邀请苏阳有空去京州大学做一次学术交流。
紧接著,华清大学的一个凝聚態物理课题组,为了模擬一种新型拓扑绝缘体的电子能带结构,也採购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项目授权,费用45万元。
南方某省一家专注於特种高分子材料研发的民营科技公司,在其实验室主任亲自体验了免费试用版,並与苏阳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技术交流后,也果断签订了一份为期半年的项目授权,用於其新一代阻燃材料的研发,合同金额80万元,並且一次性付清了全款。
虽然这些订单大多是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短期项目授权,单个金额远不及国家实验室的千万大单,但它们的数量在稳步增加。
口碑,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专业的圈子里迅速发酵。
许多科研人员在內部论坛和微信群里,开始热烈討论这款横空出世的国產材料模擬软体。
“启示录,真的牛!我们组用了,计算速度至少是xx软体(某款知名进口软体)的三倍,有些复杂体系甚至能到五倍以上!用了都说好,『狗头』”
“结果还特別准!我们之前一个实验现象,用启示录一跑,机理瞬间清晰了!『惊喜』”
“价格是不便宜,但一分钱一分货。能省下大量实验试错的时间,就是最大的价值!『摸鬍子』”
“支持国產!希望奇点科技能越做越好,打破国外软体的垄断!『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