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25年5月中旬。
海市,浦江高科园,奇点科技那略显简陋却充满活力的临时实验室里,气氛达到了某种顶点。
这几天,李梅带著採购清单,跑遍了海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电子元器件市场和供应商,终於將“冰核m1”手机散热器首批样品所需的物料全部凑齐了。
此刻,工作檯上,各种零件——精心设计的散热鰭片、微型涡轮风扇、定製的电路板、铝合金外壳——整齐地摆放著。
张伟、刘宇、王倩这三位核心技术骨干围在工作檯前,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毕竟,理论设计再完美,仿真数据再亮眼,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样品的效果。
“都齐了?”苏阳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双手插兜,走了过来。
“老板,都齐了!就等组装了!”张伟抬起头,这位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脸上难得地露出了兴奋。
“行,那就开始吧。”苏阳点点头,“第一批,我们先装10个出来测试。”
“好嘞!”刘宇搓了搓手,这位年轻的热能工程硕士显得最为激动,“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咱们这『冰核』到底有多牛了!”
王倩则默默地拿起工具,开始检查电路板的焊接点,她是电子工程师,负责的部分虽然不大,但同样关键。
组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
张伟负责將精密的散热鰭片和vc均热板组装在一起,他的动作沉稳而精確。
王倩则將电路板、风扇和rgb灯带小心地安装到预留位置,並连接好线路。
最关键的一步,由苏阳亲自上手。
他从一个恆温箱里取出一支小巧的金属管,里面装著的,正是那神秘的、由他“指导”小化工厂生產出来的核心导热材料——“冰髓sg-1”导热凝胶。
这银灰色的凝胶散发著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在灯光下呈现出奇特的金属光泽。
苏阳戴上特製的手套,用精密的涂胶针筒,极其均匀且精准地將一层薄薄的sg-1凝胶涂抹在散热器与手机接触的核心区域。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做过千百遍一样,看得旁边的张伟和刘宇暗暗咂舌。老板这手艺,简直比生產线上的老手还稳!
他们当然不知道,苏阳此刻正动用著原子操控的微观感知力,確保每一处凝胶的厚度和分布都达到理论上的最佳状態。
“好了,封装吧。”苏阳放下工具,退后一步。
张伟立刻將铝合金外壳扣上,拧紧螺丝。
第一个“冰核m1”手机散热器样品,诞生了!
它静静地躺在工作檯上,简洁的线条,磨砂质感的金属外壳,侧面隱约可见的rgb灯带开口,透著一股低调的科技感。
“漂亮!”刘宇忍不住讚嘆一声。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团队一鼓作气,在苏阳的指导和参与下,成功组装完成了整整十个“冰核m1”样品。
“准备测试!”苏阳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下午。
“测试平台早就搭好了!”刘宇立刻响应,指著旁边一个摆满了各种仪器的测试台,“恆温箱,功率计,热成像仪,数据採集卡,还有……”
他拿起桌上几部崭新的手机,“当季最火的几款旗舰机,特別是这款,搭载『火龙8 genx plus』的,公认的发热大户!咱们就用它来跑最高画质的《原神》和《星穹铁道》,烤它半个小时,看效果!”
“对比组呢?”苏阳问道。
“必须有!”刘宇从另一个箱子里拿出两个包装精美的散热器,“市面上卖得最好的两个牌子,一个某鯊的,一个某魔的,都是他们最新的旗舰型號,价格都在三百块以上,正好拿来当参照物!”
测试正式开始。
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测试台上。
第一轮,裸机测试。
崭新的“火龙”旗舰机开始运行最高画质的《原神》,没过十分钟,手机背部温度就在热成像仪上显示出刺眼的红色。
“温度多少?”苏阳问。
刘宇紧盯著数据採集卡连接的电脑屏幕,大声道:“核心温度突破80度,机身表面温度……我靠,已经飆到55度了!烫得拿不住了!”
同时,游戏画面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卡顿掉帧。
“行了,裸机就这样,意料之中。”苏阳示意停止。
第二轮,安装某鯊的旗舰散热器。
同样的游戏和设置,半小时后。
“温度怎么样?”
刘宇再次报数:“核心温度压到了65度左右,机身表面温度45.8度。比裸机好多了,但摸上去还是挺热的,游戏嘛,偶尔还是会卡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