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嘀咕一声:“什么怪名字,这电影讲的啥。”
“一个叫狗剩的男的,在少林寺挑水劈柴十年,练了功夫下山。想要娶干爹的女儿,但是因为没有钱,只能卖身当兵。”
张福原原本本的将《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的剧情讲来。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讲述的是在农村青年狗剩的成长。
他差二十个大洋盖房子娶杏儿。
国军当一次壮丁给两块大洋的安家费。
他就把自己卖了,然后又在途中逃跑。他反复把自己卖了又反复逃跑,就为了换二十个大洋。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诙谐幽默的故事。
可是其中发生的一切幽默和诙谐都诞生在一个抗日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荒诞而悲凉了。
新四军的指导员发现了狗剩的能力,想拉他参军。可是新四军没有卖身钱,也没有高额的军饷。
狗剩不愿意去。他不想当汉奸,但是他又想赚钱去媳妇。他只想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杏儿。
然后……鬼子来了。全村都被杀了,村民一个一个的都被杀了。这个时候狗剩才知道,他保不住杏儿。
这个自私自利,一直有着小农思想和农民特有的狡猾的小人物在这一刻才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
“这电影前面可好笑了,可是看到后面,我们全班都哭了。”许是想起了其中的情节,张福有些哽咽。
他十四岁,日据北平时他已经有明确记忆了。他记得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张祥则是喝下最后一杯酒:“别想那些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日本人被赶跑了,蒋匪军也被赶走了。你小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以后读初中,读高中。大学我不指望你能读了。读到高中就是我张家祖坟冒青烟了。你好好读书,以后你也成一个大工匠。”
“嗯!”张福用力点头:“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多造些枪和子弹,让我们的战士有用不完的枪和子弹!”
当晚,张祥躺在被窝里反复睡不着。
桂花也没睡,她小声说道:“今天王婶来找我了。”
“她?干嘛?”“想给我们家张福说亲。”
“开玩笑呢,张福才多大。刚十四,说什么亲。回了她,不行。”
“嗨,人家是想定个娃娃亲,等十八了在结婚。人家说的那闺女……”
“什么闺女都不行。张福是个读书的料子,他要好好读书才是正事。”桂花不在说什么,自家男人不同意,那就自然不用说了。
她反而转口说道:“我堂弟在派出所工作,听说他们那又抓了一个特务。”
“嗯?”“台湾那边的,留下来搞破坏的。”“这些人能不能安生了。”张祥愤愤的说道。
桂花继续道:“听说那个特务被抓的时候还喊着,蒋总统会和美国人联合起来,一起消灭新中国呢。诶,你说这事会不会是真的啊。”
“你这婆娘还睡不睡了!”张祥气哼哼的说了一句。
他不想聊天了,但是桂花的话却让他陷入沉思。他想着现在的生活,想着今天孩子们吃鸡肉时那种幸福的表情。
想着自己的老婆不用每天为了担心锅里没米而愁的掉眼泪。
又想起儿子今天给他讲的电影。
他默默念叨着: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哪有家啊!要真的有那么一天,怕是自己也要站出来去拼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