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阻止西游,我命由我不由天!
“汉虽未灭,但名存实亡。未来之中,诸多蛮夷,凌驾其上,就连极西之地的崑崙奴,地位都比汉高贵。存在与否,又有何意?!”
这个声音一经出现,刘羽神色顿时就阴沉下来了。
穿越至今,刘羽身经百战、百战百胜,面对任何对手,他一直占据主动权,这也令他从来没有感受到憋屈、不甘,以及愤满。
但是现在,这一句话直接让他破防了!
特別是联想到未来,比如元朝的汉家儿郎,沦落到三等人、四等人,曾经那些蛮夷,西方那些色目人,崑崙奴,都能凌驾於汉人之上。
刘羽就感觉有些愤满憋屈。
汉虽在,脊樑已断!
“是啊,就算满天神佛无法直接干涉王朝更替,却能间接的影响,你又能奈何?
“殷商紂王,褻瀆女媧,圣人虽然无法直接灭亡殷商,但却可以派遣轩辕坟三妖,祸乱朝政,
民怨沸腾,令武王伐紂,师出有名。
“如今西游大劫,西方当兴。但大汉崇尚道教,佛教难以得以推广,这等於变向阻碍了西游大劫,大汉这个王朝势力,自然不被佛陀认可。”
刘羽顿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有利益链条。
忽然传音的佛陀,言称“汉家气数已尽”,言出法隨,何尝不是一种对“西游大劫”,“命如天定”的宣称!
刘羽忽然想起来,未来的劫难,神州陆沉,中原板荡,如五hu乱,羯族后赵石虎屠杀汉人,
却推崇佛教。隋唐,有僧人还妄图建立佛国。
唐初,李世民崇信佛教,大肆建立寺庙,倡导“佛先道后”,推动唐僧西天取经。后虽然多次转变立场,但终究还是“佛道並重”。
这一切的背后,未尝没有诸佛大能的推波助澜!
人族,只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谁曾在意,人族的想法?!
谁又问过,人族的选择?!
“歷史兴衰,王朝更迭,命数天定,你的任何改变都是徒劳的。
“歷史的走向,早已经有了它预定的轨跡,哪怕你妄图改变,一切的变化终將回归正轨!
“这就是因果业报,这就是天命!”
那个飘渺的声音又出现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刘羽不仅没有绝望、颓废,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得知这是西游大劫下的汉末后,刘羽过得如履薄冰,揣喘不安。他疯狂杀敌爆属性提升、发展信徒信仰修炼。
但现在,这个声音告诉他,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任何改变的歷史,都將回归正轨。
那他小心翼翼、懦懦不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既然如此,那就毁灭吧!”
与其懦喘不安的活著,杞人忧天,生怕满天神佛一个喷嚏將他灰飞烟灭,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这是西游大劫下的汉末,那又如何?!谁说人族只能成为棋子,任人摆布?!
人定胜天!
退一步讲,哪怕失败了,刘羽有什么损失吗?!他重活一世,不虚此生了!
刘羽没有理会那个噪的声音,他对著眾將士下令道:“我们先撤往中山国国都卢奴休整。”
“诺!!!”
刘羽看到黄幣军收拢百万叛军后,果断下令,率大军退往卢奴,
但百万大军人数太多,只能分散到数个郡县之中安顿。
这数日时间,汉帝真的派人將“传国玉璽”送来了,护送之人还是刘羽的老熟人刘焉。
“刘將军,我们又见面了!”刘焉对刘羽拱手行礼,又对一旁的万年公主行了一礼。
“刘太常!”
刘焉入朝为官后,官居九卿之首太常。
“刘將军,我上奏『废史立牧”后,主动请缨前往交州任职州牧,镇守边疆。”刘焉笑道,“你可以称我为刘州牧了!”
原歷史中,刘焉先是请奏交州牧,等后面靠近荆州后,灵帝病重即將驾崩的消息传来,而他又得知益州有天子之气,野心一动,又请奏益州牧。
刘羽没想到已经走到“废史立牧”这个节点了。
汉帝刘宏做出此举,令地方军阀割据更加严重。但刘宏没有这么昏庸,显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么做相对更適合当前局面。
这说明朝廷的情况不容乐观!
“刘州牧,看来朝廷局面有些严峻。”刘羽旁敲侧击问道。
闻言,刘焉笑容淡了许多,嘆息一声道:
“凉州之乱越演越烈,幽冀之乱紧隨其后爆发,后并州之乱隨之爆发,整个天下都不太平了。
“反倒是刘將军这位黄幣贼贼首,稳定冀州,镇压幽冀之乱,曾经的黄幣之乱,反而成为了稳定大汉的功臣,不得不说,有些讽刺啊!
“如今天下大乱,我请奏交州牧,也有躲避乱世的想法。”
黄巾之乱、凉州之乱、幽冀之乱、并州之乱,其实背后都有世家的身影,这是世家和皇权之爭越演越烈的趋势。
唯一有些意外的是,黄巾之乱出现变动,刘羽这个棋子成为了棋手,参与对弈了。
如今反而间接促成朝廷和黄幣军联手,对抗世家豪强。虽然刘羽没有应詔受命朝廷,但其实也是心照不宣的合作態度。
『交州远在西南边陲,刘州牧珍重。”刘羽客套一句,虽然知道刘焉后面会转任益州牧,但也是西北边睡,都一个样。
“呵呵,刘將军这是送客吗?你我也算是老熟人,这也太过冷淡了,不应该设宴款待吗?你我今日一別,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再见了。”
刘焉笑著打趣道,刚说完,忽然“轰隆隆一一”巨响爆发。
这数日时间,太行山北部东麓一直在震动,因为孙悟空一直在试图挣脱五指山,数日时间不曾停歇,似乎要將积蓄十多年的力量全部倾泻一空似得!
孙悟空被镇压的一百六十五年,像这种挣脱五指山的举动不下十多次,成为了修道界中的“五指山机缘”,这种反抗精神,鼓舞著刘羽!
“我在京师就听闻太行山地龙翻滚,但小心翼翼靠近冀州后,发现並没有那么严峻,好像只打雷不下雨似得,这地龙翻滚,没有出现山崩地裂吗?”
刘焉望向西北方向,好奇问道。
“並没有。”
刘羽说道:
“我已经派人侦查,没有出现山崩地裂,只是太行山北部地区,有些小型震动,滚石落木影响,已经告知猎户、樵夫等人近期不要进山了。”
“原来如此,真是多事之秋啊!”
刘焉也没有心思久留了,將盛放传国玉璽的锦盒珍重託付:“刘將军,这是陛下的心意!”
“我明白。”
刘羽接过锦盒,虽然不想承认,但汉帝刘宏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一直以来对刘羽、对黄巾军,还算不错,甚至间接帮助了。
“陛下,臣幸不辱使命!”
刘焉对著洛阳方向鞠躬行礼,旋即对刘羽道:“刘將军,既然如此,那我就告退了!”
“走好,不送。”刘羽挥手告別。
刘焉本想离开前见一见刘备,发现他正在忙碌叛军的安顿问题,只是留下一些临別之言,就告辞离去,前往交州赴任了。
刘羽將锦盒放在桌案上,也没有挥退一旁的董稚(万年),就这么打开了。
“哗啦!”
首先是一封开的信纸,上面简短的写著一句话:“你欠朕一个人情!”
刘羽本想一笑而过,拋之脑后。但想起他的穿越、西游大劫下的汉末等等事情,忽然发现,这个世界是有因果报应之说的!
刘羽多次承了汉帝的“因”,哪怕他並没有接受,但却享受到了待遇,这就需要偿还这个“果哪怕是道家的“承负”思想,也是“今人行恶,后人受祸;本人行善,子孙得福”。
“人情债不好还啊!”刘羽心想著,顺势將信纸递给董稚,“你替我收著。”
“好!”偽装成董稚的万年,点点头,伸手接过。
刘羽望向传国玉璽,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不过一角破损,用黄金修復。
这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时,时孺子刘婴年幼,玉璽藏於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要,太后王政君怒而责骂,並掷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就看左慈所言,是真是假了!”
刘羽望著传国玉璽心想道,左慈说他拥有传国玉璽后,就能藉此信仰修炼,事半功倍,甚至直接立於不败之地,方法不侵。
刘羽虽然不是汉室宗亲,但既然姓刘,五百多年前应该是一个祖宗,有著稀薄血脉,应该可以得到“传国玉璽”的认可。
更何况,这还是汉帝刘宏亲自转交,这就是“詔令”!
不过,看著这块平平无奇的传国玉璽,刘羽感受不到什么神奇,想了想最后伸手触摸。
“轰!”
当接触的瞬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刘羽似乎感知到了大汉十三州,数千万黎民百姓的信念。
多是悲痛哀鸣、民不聊生,黔首百姓们苦苦挣扎求活,苟且偷生,但却一日惨过一日,宛如黄昏落日,垂垂老矣,即將走向黑暗,遍布绝望。
不过青州、冀州,却是光芒璀璨,百姓们绝望转为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那种朝气蓬勃的气息,宛如旭日东升,令人感受到新生的希望!
“这就是民意吗?这也是信仰吗?”刘羽心有所感。
民意匯聚起来就是国运,百姓们朝气蓬勃、如旭日东升,可不就是国运昌隆。但百姓们怨声载道、朝不保夕,可不就是国运倾颓吗?!
这应和大汉当前局面,除了青州和冀州之外!
“有什么变化吗?”万年期待的问道。
她並没有看到什么万法不侵、立於不败之地的神奇画面,至少来个什么紫气东来三千里,气运纵横三万里吧?!什么都没有!
“嗯,我可以借著传国玉璽,调动大汉国运。”
刘羽感知了一下,“但除了青州和冀州,其余州郡,黔首百姓都绝望颓废,调动的力量可能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