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6章  曼哈顿窈窕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凯瑟琳:震惊!但又……不太震惊了。

一定是利奥波德!好家伙!你真是搞了个大的!

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颤抖激动:据可靠消息,德国封锁了元首身亡的消息,德国群众还不知道此事,我们英国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这个好消息的国家!

倒也是,苏德战争如火如荼,此时忽然报道元首挂了,那德国军民的人心就散了。

你们英国佬怎么知道的呢?一定是mi6立功啦!

英国群众正因为康诺特公爵阵亡感到沮丧,战争狂人希特勒之死必定会为全体国民打一剂强心针,恰逢其时。

不过,就像凯瑟琳之前考虑过的,杀死一个人很简单,难办的是后续。

谁是继任?继任会怎么办?是跟英美苏媾和,还是继续作战?

德军和政府高层中一直存在议和派,从1939年宣战后,德国一直有人接触英国内阁,想要和谈,但都被坚定的主战派丘吉尔挡回去了。

想必他们也会试探史达林的态度。但当时是希特勒掌权,丘吉尔、史达林都不会答应与希特勒媾和。

但要是换了一个更明智更温和的人掌权呢?你们mi6光顾着高兴希特勒死了,倒是打听一下继任是谁呀!

*

亚历珊德拉愤恨的啐了一口,“他活该!他要是早死一个月,我的阿拉斯泰尔也不会死了!”

啊,这倒是很有可能的。

基克激动得站起又坐下,接着又站起来,“我得给爸爸打电话,问问他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肯尼迪大使凌晨就接到电报了,但他不敢确定,因此一直在等其他方面的消息来验证。一定要确认后才能通知华盛顿,所以也没有立即通知凯瑟琳。

凯瑟琳表示理解。

此时应该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全都忙得团团转了吧。

今天晚些时候还会有急得热锅蚂蚁的猪队友意大利,不是猪队友的日本。

哈哈!

凯瑟琳顿觉神清气爽。

基克挂了电话,急不吼吼的问:“接下来会怎么样?会停战吗?会和谈吗?”

凯瑟琳也在思考这个重要问题。

“不好说,要看希特勒是否指定继任,可能会是希姆莱,或者……不太会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他们是前线指挥官。”

“戈培尔呢?”

“戈培尔不适合成为元首。希姆莱、戈林、罗森堡、斯佩尔,可能会是这4人中的二人。他应该将总统与总理分开,希姆莱总统,再选一人担任总理。纳/粹/党的秘书长马丁鲍曼也有可能。”斯佩尔是装备部、建筑部部长,罗森堡则是纳/粹/党的精神领袖。

这几个就是德国军政界的牌面人物、希特勒的亲信了。

“德国……会和谈吗?”亚历珊德拉问。

“是否和谈已经不是德国肯不肯的问题了,是英美苏愿不愿意的问题。”

“和谈不好吗?”基克说:“和谈意味着不用打仗了。”

倒也是。

凯瑟琳慎重思考了好一会儿,“有可能,德国议和派实际很多。但和谈也是会失败的,到时候还是要打。”

“别打了。”基克忧心忡忡。

“担心比利吗?”

“是啊,他只是退出现役,可仍然是预备役军官。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接受和谈吗?”

“接受。谈判的技巧就是慢慢谈,和谈期间停战,大家都能喘口气。苏军损失惨重,德军同样。对英国美国来说,他们也能停下轰炸战略目标。德军u型潜艇全部返回军港。”

基克连连点头:好好,这样最好了!这样大哥也不用飞任务啦。

*

凯瑟琳随后给巴尔勒莫尔城堡打电话,乔治国王也很兴奋,已经在畅想停战和谈了。欧洲本土是没有英国军队了,但北非战场可是一直在打的。英军之前被隆美尔按着打,要不是德军后勤跟不上,英军早就被打穿防线、逃回本土了。现在北非战场主要以英军、加军、澳军、印军以及一小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组成盟军,对抗以德军一支装甲部队为核心的轴心国联军。

raf的损失也相当巨大,去年阵亡数万人,国王每次看到阵亡人数报告都会心绞痛:这都是人命、都是钱呀!

20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人才呀!

飞行员几乎都是高学历,这就意味着一定是国家的精英,每损失一名飞行员都是国家的巨大损失。轰炸机机组成员也都是优中选优,每一个放在

普通公司都会是专业人员。

每一份阵亡通知书都代表一个家庭破碎了。

国王感同身受:他的弟弟肯特公爵也死于战争。

乔治六世上午便乘车到马尔洛奇庄园,激动得跟凯瑟琳讨论和谈的可能性。他当然想和谈,但德国别想提什么条件和要求。丘吉尔也比较倾向于和谈,罗斯福不好说,史达林大概率也想和谈,毕竟苏军伤亡率高得吓人。

mi6特工陆续发回密电,密电内容随后也发至华盛顿,伦敦——华盛顿之间的电报、电话疯狂往来。

丘吉尔表示还要观望。

肯尼迪大使则是赞成和谈的,如果不用送美国士兵去死,他当然大力支持。

罗斯福的意思也渐渐清晰,能和谈就和谈,军队损失要力求降到最低。毕竟美军还在太平洋苦战呢,损失惨重。

日军跟德军完全不同,相当不做人,他们对待战俘简直不当人看待,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丛林中命令7.5万美菲联军战俘急行军上百公里,6天的行军途中因为缺医少食、虐杀等原因死亡1.5万人,后续在战俘集中营又死亡2.6万人,其中美军有1.1万多人死于这场名为“巴丹死亡行军”的惨案。

在太平洋海岛上日军更是杀光所有投降美军,宣称对俘虏“一个不留”。这激发了海军官兵的愤怒,随后,美国海军也宣布不留日军俘虏——还因为日军惯用诈降,他们会身绑手榴弹,走到美军附近后拉响手榴弹来个“玉碎”。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现在奉行的也是“杀光小日本”命令,不留俘虏,也不接受投降。

*

凯瑟琳提供的建议是德国无条件投降、公审战争罪犯、赔偿各国的战争损失。德国在二战后是被英美苏法瓜分成4块,苏联控制的地区之后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文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英美法控制的地区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瓜分德国的前提是盟军各国军队都打进了德国本土,德国根本无法说“不”。如今盟军军队都还距离德国本土远着呢。

她倒不是同情德国人,只是希望利奥波德的牺牲更有意义,他希望德国能保存——幸存,而不是被同盟国瓜分。

她并不希望同盟国军队进入德国,无论古今,战败国的下场都很糟糕,最糟糕的会是女人和孩子,英美法苏的军队进入德国境内一定会报复,虐杀、屠杀、□□,罪行会多不胜数。

“骑士精神”这种“高贵品格”,在一战的时候就已经完蛋了。

但她也只能“建议”,至于会不会有和谈,她无法决定,只能尽力促成。

*

凯瑟琳在马尔洛奇庄园住了一周,多亏有基克留下来陪她,不然要她整天面对凄凄切切的亚历珊德拉,她也会受不了。

基克是个天真又可爱的女孩,她之前就认识了亚历珊德拉,很愿意陪着她俩。她劝亚历珊德拉多出去走动走动,还有小米沙呢,奥莉娅太伤心,无法照顾孩子。

亚历珊德拉只好负担起了照顾米沙的重任。

基克又拉凯瑟琳出去骑马。阿伯丁郡的夏日十分凉爽,凯恩戈姆山的景色也极好,山峦迭起,河流潺潺。

基克心系柏林,希望和谈尽快开始,这样哥哥们就会安全,他们会退役、回家;卡文迪许兄弟也不用上前线了,他们会活下来。

她在伦敦认识的那些年轻男人也会活下来,她不愿意见到任何人因为战争而死去。

*

乔的假期还有两周,这两周他都在伦敦的大使官邸,每晚给凯瑟琳打电话通报德国政局:希姆莱继任总统,斯佩尔出任总理,两人在希特勒死亡之后不到6小时便宣誓就职;他们分别致电伦敦和莫斯科,要求先停火,然后安排合适的人选与地点进行和谈;

华盛顿致电伦敦,要求对德国只能接受无条件投降;

伦敦正在想办法了解莫斯科的意思;

史达林派专人给丘吉尔送信,同样提出只接受德国无条件投降;

希姆莱与斯佩尔要求保证德国领土的完整,不能再像一战那样把德国领土划给其他国家(几乎特指法国)。

丘吉尔不知态度如何,史达林表示不同意,罗斯福说再等等。

凯瑟琳决定去伦敦会一会丘吉尔。

*

“你要留下米沙吗?”亚历珊德拉祈求的眼神,似乎在说“别带走孩子”。

凯瑟琳倒是不介意亚历珊德拉抚养米沙,以亚历珊德拉教育孩子的方法,米沙会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好人,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我把雅顿先生留下来,他人很好,对我极为忠诚,也很有能力。有他在你和米沙身边,我会很放心。”

亚历珊德拉欣喜的点头。

“再说我现在还不会离开,我想在伦敦留到和谈之后再走,如果他们在月底之前就能开始和谈的话。”

“月底再走吗?”

“对。我不能离开我的国家太长时间。你可以每年秋天带米沙去罗马岛,米沙是王子,他不能一直在英国。”

“能让米沙在英国上学吗?他可以进伊顿。”

“还有好几年,可以到时候再说。”凯瑟琳委婉的说。

亚历珊德拉只好接受。

*

返回伦敦后,住在梅菲尔芒特街54号亚历珊德拉的府邸中,这里也是阿拉斯泰尔的出生地。

亚历珊德拉还保留着独子的房间,凯瑟琳之前从未住过这儿。女佣换了床具,凯瑟琳带着米沙来到房间。

“这里是papa小时候住过的房间,你以后住在这里,跟nanny住在一起,好吗?”

“好的,妈妈。妈妈,你也和宝贝住在一起吗?”

“不,妈妈要回去,回罗马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