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天不助我大汉  三国:剧透未来,汉灵帝崩溃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何青酝酿了一下,回答道:“蔡邕死了以后,王允失去士人的支持,这是他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对董卓旧部的处理上面,可谓昏招频出。

当初董卓死后,王允上表朝廷,封吕布为奋威將军、温侯,並派吕布向东进发,攻打董卓部將牛辅。

他又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將军,攻打董卓建造的郿坞,皇甫嵩此战攻破郿坞,诛灭董卓宗族。

皇甫嵩这边成功了,但吕布那边遭遇到顽强的抵抗,牛辅驻守在陕县,吕布首战失利,当场杀死领兵的李肃,导致军心不稳,而董越也在此时从澠池县驰援牛辅。”

刘宏脸一黑,打断道:“董卓的旧部兵力应该不少吧?这董越前来支援牛辅,恐怕吕布很难了。”

董卓的凉州军团,麾下將领个个驍勇善战。

凉州战事频繁,经常爆发叛乱,从凉州杀出来的武將,质量远比关东世家培养出来的將领强大。

何青噗嗤笑了出来,忍不住道:“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

刘宏听出话外之意,皱眉道:“正常情况下?难道牛辅没有接受董越的支援?”

何青点点头,继续说道:“是的,董越来支援是个人意愿,牛辅不清楚董越来意,將董越给杀了。”

啥?

刘宏和蹇硕一脸的懵圈,被牛辅的操作给整不会了。

人家来支援你,你把人给宰了?

这什么操作?

感觉与何进有的一拼。

何青见二人表情滑稽,轻笑道:“陛下以为这就结束了?后面还有,牛辅把董越杀了以后,有些惊慌失措,而他的部曲也惊恐不已,军营之中又恰好发生变故,致使军心大乱。

牛辅眼看局势失控,想著弃军逃命,他手下的胡人士兵赤儿又把他给杀了,陕县不攻自破。”

刘宏与蹇硕对视,二人都没想到是这样的方式收场。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战,看起来更像儿戏。

合著吕布希么都不用做,牛辅和董越就被人给干掉。

刘宏定了定神,问道:“你刚才说王允在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昏招频出,他具体做了什么?”

何青拍拍脑门,哀嘆道:“皇甫嵩和吕布先后击败董卓的旧將,使得余下的董卓旧部投降,有人建议应当赦免这些人,安定人心,还有人建议处死这些人。

王允认为凉州军团將领手上的兵权没有完全解除,如果不安抚好这些人,朝廷怎能安稳?”

“这么做是对的。”刘宏迷惑的皱眉。

王允的做法没错,怎会落得个悽惨的下场?

难道出了什么变故?

何青撇嘴道:“对是对,但王允的操作太蠢了,他认为有罪的是那些將领,不是將士们,所以就没有颁布赦免的詔书。”

王允好歹是个读书人,又是世家出身,在朝廷混跡多年,谁曾想竟做出这般愚蠢的行为。

朝廷不下令赦免,凉州系的將士们怎可能安心。

刘宏被气笑了,难以置信道:“愚蠢至极,连朕都知道应该立即下令赦免。”

怪不得大汉要亡啊...

看看都是什么人在执掌朝政,前有董卓,后有王允。

大汉不亡才怪。

这些人站在辅国良臣的位置上,干的事情却將大汉一步一步推向深渊。

“后世有人推测,王允之所以这么做,恐怕是与他长期担任中层官吏有关,为人处事依旧秉持著圆滑的態度。”何青有些想笑,又不太敢笑出声。

“你继续说。”刘宏心里颇为无奈。

何青接著说道:“王允的决策固然愚蠢,但他身边还是有聪明人,有人提议派遣皇甫嵩驻守陕县,皇甫嵩在军中德高望重,也是凉州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安抚董卓的旧部。

这个方法很好,可王允又开始自己的愚蠢决策,关东联军还在关东观望关中的局势,若是安排皇甫嵩驻守陕县,很容易引起关东联军的疑心。”

刘宏听到这里,只觉得胸闷。

这王允脑子里到底装的什么?

读的书都读到哪去了?

“陛下,您没事吧?”蹇硕的注意力一直在皇帝身上,见皇帝表情不太好,上前关怀。

何青见状闭嘴,后续的事情只会越来越上头,心里祈祷皇帝別崩溃。

汉灵帝的身子常年纵情取乐,早已没有往日的健壮。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

你说他脆弱吧,有时候遭受致命一击,不会立马毙命

你说他坚强吧,看似正常的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可能一命呜呼。

“陛下,您的身体需要好好的调养一下了,不能再沉迷美色。”何青犹豫一下,开口劝说。

“我无碍,你继续说。”刘宏推开蹇硕,喘著粗气。

何青无奈道:“好吧,王允的决策使得牛辅麾下的李傕、郭汜惶恐,他们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得到赦免。

王允却以一年之內,朝廷不能发布两次赦免令为由拒绝李傕和郭汜的请求。

到了这一步,李傕和郭汜非常害怕,担心遭到朝廷的报復,打算解散军队,回到凉州避难。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关中的局面。”

“谁?”刘宏的眉毛突然跳了一下,心中升起不安的预感。

何青重点说某个人,说明这个人完全影响了后续的发展。

比如先前的董卓,此处的王允。

“这个人是贾詡,时任破虏校尉。”何青嘴角上扬,两眼放光。

贾詡可谓汉末三国顶尖谋士,在一眾谋士之中,应当排进前五。

这个人唯一的缺点,没有太大的野心,一味的追求自保。

如果贾詡忠於汉室,指不定歷史將发生未知的偏转。

刘宏並未听过贾詡的名字,疑惑的看了眼蹇硕。

蹇硕同样没听过,摇头表示不知道。

“贾詡是何许人?”刘宏困惑的询问。

何青回忆一下,介绍道:“贾詡,字文和,凉州武威郡姑臧县人,他少时聪慧,后举孝廉任郎官。”

“他是郎官?我为何不知道?”刘宏更加疑惑了。

既然举孝廉为郎官,那他应当多少了解一些。

郎官在西汉时期属於宫廷的宿卫,但到了东汉,郎官宿卫皇宫的职责变小,逐渐演变为官员升任的渠道。

不少人通过先当郎官,再任地方官员或朝廷官员的途径,从而走上仕途。

郎官隶属於九卿中的光禄勛,分为三署郎、虎賁郎和羽林郎。

这里说的郎官,指的是三署郎麾下的郎官,並非虎賁和羽林。

“您不知道是正常的,宫廷的郎官那么多,您不可能全都知道,况且贾詡非常的低调,他担任郎官没多久就因病辞官了。”何青挠了挠嗓子,有些口乾舌燥。

“原来如此。”刘宏恍然大悟,拉著何青起身,走向玉堂殿。

何青进殿后痛快的喝了一杯水,继续说道:“董卓入京以后,贾詡受到徵召,在牛辅手下任职,牛辅死后,他跟著李傕和郭汜这些人。

听闻李、郭二人准备遣散军队,贾詡立刻阻止,他说一旦遣散军队,那么一个亭长就能轻鬆抓捕他们,这么做等於把性命交给別人。

与其这么做,还不如齐心协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

打下长安,他们就能像董卓、王允那样拥戴皇帝,號令天下,如果打不下,再逃跑也不迟。

李傕和郭汜一想,確实是这个道理,当即率军进攻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