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瞪著眼转头,眼神好像要吃人。
前面的话听著很舒服,怎么后半句变了味?
他刚欲发作,突然想起刚才那一幕。
何青的担心不无道理,他確实翻脸不认人了。
其实他也一阵后怕,真把何青杀了,恐怕后半辈子要一直处於悔恨当中。
刘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正色道:“朕答应你便是,朕可以对著洛水起誓,但你那免死铁券就算了吧,我大汉从未有过这种东西。”
“行。”何青长出一口气,吐了吐舌头。
洛水之誓在这个时期还有保障,毕竟弒君之事过於骇人听闻。
不过这东西是个口头誓言,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出尔反尔。
反正算个心理安慰,有总比没有强。
“这该死的反贼,差点让我损失一位天命之人,我要他生不如死。”刘宏想起张角的话,心里变得躁动,火气蹭蹭的往上拱。
何青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最好不要杀张角。”
“因为张角,我差点杀了你,你让我不杀他?”刘宏转过头,像看傻子一样看著何青,眼神透露著不解与惊愕。
何青点头道:“张角是个能人,太平道的起义虽然得以镇压,但各地的信眾还有很多,万一这些人又反了,藉助张角的名望,说不定可以將这些人招安,况且这些人大多数是流民,对朝廷有很大的帮助。”
“一群流民能有什么样的帮助?”刘宏眉头紧锁,更加的不解。
何青眼神清澈,耸了耸肩道:“屯田制啊,將流民迁徙到京畿地区,朝廷给他们田地,流民有了田地,就等於有了保障,吃饱了饭,没有人会想著造反。”
屯田制早在武帝朝就有,当时是在西域进行,由军队屯田。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採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在许昌附近招募流民进行民屯。
后世对於屯田制的爭论很大。
在何青看来,屯田制有利有弊,但在东汉末年属於一项重大的进步。
刘宏仔细思考何青的话,觉得有些道理,问道:“这倒是个办法,可要是流民造反,雒阳岂不是很快就会沦陷?”
“先不说流民有了地,能吃饱饭,还会不会造反,就雒阳的城防,您觉得一群流民能那么容易攻进来吗?况且造反可是夷三族的大罪,要不是吃不饱饭,谁愿意提著脑袋造反?一人造反,全家砍头。”何青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真以为造反很简单?
一个人振臂一呼,一群人嗷嗷著干了!
开玩笑,造反的风险太大,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干。
纵观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一大把。
有几人成功了?
刘宏见说不过,立马说道:“这件事先放一放,张角你是见过了,贾詡还等著见你。”
何青见提到贾詡,果断髮问道:“您今天为什么要把贾詡喊来?难道不怕他猜出来什么吗?”
贾詡何等的聪慧,从刚才与张角的对话,以及皇帝最后的反应,指不定已经猜到一些內幕了。
皇帝这么做,不是等同於给自己挖坑么。
何青倒觉得无所谓,反正让外人知道了。
一个人知道也是知道,十个人知道还是知道。
问题在於知道的人能否保守秘密。
刘宏自信的晃了晃头,得意的笑道:“朕这几日思考了很久,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而我也不可能一直把你带在身边,所以打算將你的身份告诉贾詡,先前你不是对贾詡的评价很高吗?”
“评价高是因为这傢伙能力强,但你不怕贾詡转头就跑?”何青一脸震惊。
这思路厉害!
刘宏忍不住冷笑,不屑一顾道:“贾詡的亲族全部带到了雒阳城內,如果他愿意看著亲族的血流干流净,大可以逃走,到时看看是他跑得快,还是朕的刀子快。”
何青下意识远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