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殿。
刘宏捧起何青的论文,仔细琢磨每一个事项。
大汉有太多地方需要改革了...
粮食、医疗、教育...太多太多了,改的完吗?
论文是不仅点名改革的方向,最后还註明了改革的弊端。
不得不说何青这小子考虑的真全面。
归根结底一句话,世家与豪强是最大的阻碍。
“蹇硕!”刘宏將论文丟到桌上,轻轻的揉著太阳穴。
蹇硕小心翼翼的走进来。
刘宏的手托著头,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宗室刘虞品德端正,擢升刘虞为尚书令,总令尚书台事务,升杨赐为尚书僕射,协助刘虞。”
“唯。”蹇硕连忙记录。
刘虞和杨赐名满天下,以贤良、正直著称。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曾任司空、司徒、太尉以及九卿等职,后来因直言劝諫皇帝遭到罢免。
刘虞也是宗室之中,出了名的贤臣。
通过这次人事的任免不难看出,皇帝是下了决心的。
尚书台作为大汉的权力中枢,理该由这些辅国良臣出任。
刘宏缓缓起身道:“擢升北中郎將卢植为御史中丞,升右中郎將朱儁为河南尹,升曹操为廷尉,升刘备为宗正,升孙坚为光禄勛...升皇甫嵩为太尉。”
关於皇甫嵩的任免,他犹豫了许久。
因为出身原因,关东世家不待见皇甫嵩。
作为皇帝,他其实也不怎么待见皇甫嵩。
这个人太迂腐了。
蹇硕刚把刘虞和杨赐的升任记录,皇帝接著连续任免眾多人。
这些人皆有军功在身,在平定太平道谋反之中出了大力。
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连续罢免公卿,提拔新的公卿,带来的后果与影响很大。
蹇硕担忧的望著皇帝,硬著头皮道:“陛下...一下子升任这么多人,恐引起朝野震动,太平道谋反虽然被镇压,可各地还有不少黄巾余孽...”
“传令將作大匠,由朕的私库出钱,儘快在东宫修建一处官署,另在太学以南修建医学府。”刘宏不予理会,自顾自的下令。
他目前办公的嘉德殿,並非皇帝的办公地。
刘宏於一年前从北宫搬迁到南宫,立即下令修缮南宫的东宫。
东宫是皇帝的寢宫,嘉德殿为西宫的前殿。
为了儘快修建医学府,只得停止东宫的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何青居住的玉堂殿就位於东宫的寢宫之內。
玉堂殿在东宫的意义非凡,大汉的顺帝、冲帝、质帝三帝,均驾崩於玉堂殿。
这也是万年公主初见何青,直接质问的原因。
蹇硕不敢再劝諫,低头记录皇帝的詔令。
刘宏走下台阶,在殿中踱步,边走边说道:“置秘书监於东宫偏殿,由黄门祭酒统辖,直接负责於朕。”
蹇硕这下更惊讶了,给何青置新的官职不算,如今又单独设立一个官署。
秘书监最早在桓帝延熹二年设置,隶属於太常寺,主管图籍,设立没多久便撤销了。
皇帝如今恢復秘书监,並划归到何青名下。
这个举动很明显是要重新建立一个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