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孙坚进入雒阳以后做的事情,称得上大汉之忠良。
“好,好一个孙文台!”刘宏神情一震,眼冒精光,拍手叫好。
董卓將雒阳祸害的不成样子,这孙坚能有如此心思,难能可贵啊。
何况孙坚是真的出力!
如果上次何青推荐孙坚等人,刘宏心有顾忌,那么这次就下定了决心。
重用孙文台!
何青呵呵笑道:“陛下別高兴的太早,孙坚在打扫雒阳的时候,有传闻说他得到了传国玉璽。”
“什么?”刘宏一愣,脸上的笑容凝固。
何青唉声嘆息道:“传国玉璽这东西在两汉传承了四百年,具备神圣性,象徵著皇帝的正统性,哪个人看了不心动?”
关於传国玉璽这件事是真是假,一直眾说纷紜。
或许是真的,只不过没史书上说的那么玄乎。
也可能是假的,不过是孙坚有了野心,编造的谎言。
但不管是真是假,孙坚正是从这以后放弃了挽救大汉的念想。
“传国玉璽怎么会留在雒阳,董卓没有带走吗?”刘宏眉头紧锁,疑惑的看著何青。
何青点头道:“据说传国玉璽在十常侍之乱的时候,被一个宦官扔进了井中,孙坚的手下从井中捞到了玉璽,孙坚得到玉璽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不知道,不过他在雒阳的时候,袁绍居然派兵进攻了豫州。
孙坚听闻消息,深知袁绍、袁术两兄弟的无能和愚蠢,就带著部眾撤离了雒阳,而接下来开始,关东联军正式进入內斗时期。”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袁绍忽悠何进,引董卓入京,开启了乱世。
袁术与袁绍两兄弟的斗爭,彻底为后续的乱世定下基调。
汉末三国从此开始,步入了二袁爭霸时期。
刘宏捂著胸口,发出一声哀嘆。
蹇硕一惊,立马上前。
刘宏抬起手,摇头道:“我没事,就是有点胸闷。”
著实被袁绍和袁术气得不轻。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每次来之前,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每次听到这种事情,刘宏总是忍不住动怒。
何青看皇帝没事,继续说道:“造成汉末乱世的本质,其实就是二袁的內斗,关东討伐董卓的这些人,將在二袁內斗的时候纷纷站队。”
刘宏略微思考,眯眼道:“我记得没错的话,袁绍是袁氏的庶出。”
何青点头道:“对,袁绍的出身不行,不过他这个人很有能力,知道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年轻时期凭藉家族萌荫拜童子郎,后来辞官为父母守孝六年,以此方式来养名。”
养名在汉末三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段,主要用於提升名声,提升知名度。
士人最注重名声,尤其是士人之中的清流。
何青继续说道:“汝南袁氏在西汉不显,到了东汉崛起,到了袁隗这一代,共有五人担任三公,在宦官与世家斗爭最激烈的时候,袁氏选择与宦官为伍,得以在第二次党錮之祸中倖免。
袁绍作为庶出,他的上面有袁基和袁术两人压著,想要出人头地何其之难,袁氏不可能把家族的资源倾斜给他,袁基才是下一代族长的人选,袁氏甚至为袁基铺好了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袁绍如果按部就班的遵从袁氏的路线发展,这一生註定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我之所以说袁绍很有能力,原因就在於此,他做出了一个为辈祖宗的决定,果断投身清流士人的怀抱。
在守孝六年以后,他高调的回归雒阳,大肆结交士人,私下里营救受到党錮的党人,逐渐编织了一张广大的关係网,而他袁本初也通过这样的手段,躋身清流领袖的行列,成了士人敬仰的人。
有了这层身份,他成功进入何进的视野,曾为何进最信任的人,后来何进被杀,董卓入京,鲍信諫言诛杀董卓,袁绍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別有心思,总之没有下手,反而带领家眷与门客逃离雒阳。
之后桥瑁號召天下群雄討董,袁绍立即参与进去,他这么做难道不知道会害死袁隗吗?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从他选择投身清流开始,就已经与袁氏分道扬鑣了。”
袁绍这个人並非演义中的无能、优柔形象,恰恰相反,他很有主见与规划。
虽然他被过继到了袁成那一脉,但袁成早逝,根本没留下什么政治资源。
在培养名声、结交士人、营救党人、蛊惑何进、逃离雒阳等一系列操作之后,袁绍以强大的姿態席捲北方,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若非是碰到了曹操,袁绍可能就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看看曹、孙、刘御三家的早期经歷,不就是靠给二袁打工起家。
再看看公孙瓚、陶谦、吕布等人,基本都与二袁有所牵连。
刘宏心里的火气平息,盘算著能否重用袁绍,询问道:“袁绍可用吗?”
“不可用。”何青摇了摇头。
刘宏若有所思道:“原因。”
何青解释道:“先不说袁绍有没有野心,就凭他是汝南袁氏的人就不可重用,不仅是袁绍,汝南袁氏的族人都不可继续重用。”
汝南袁氏作为世家领袖,皇帝若继续重用,等於推动世家的发展。
既然要遏制世家,不让门阀出现,就需要打压一批世家。
汝南袁氏野心勃勃,弘农杨氏忠心耿耿。
该重用谁,皇帝应当心里有数才对。
其实皇帝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还没从过往的想法中走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刘宏目光微动,点点头道:“你说得对,我想得过於简单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