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鄂应,拜过贤伯。”
鄂应连拜礼道,让姬昌更笑。
“吾与崇禹相识多年,贤侄不必客气,只是先前见贤侄言辞有度,进退有余,心生欢喜,故来问候一番。”
“贤伯折煞小子了,小子只不过略有口舌之利,怎比得过贤伯良心君子,为国为民,邦家之福?”
鄂应推脱道,其他人还好,面对姬昌,鄂应倒是有些不善其喜。
对於姬昌此人,有许多人言其虚偽,是一偽君子,但鄂应是个就事论事之人。
英雄殷受?小人姬昌?
歷史上这两人究竟如何,鄂应不知,但在封神演义当中,殷受就是一位活脱脱的暴君,或者说一个巨婴,有人劝阻,他还望之似人君,没人劝阻,那就是直接放飞自我,畜生里的畜生。
至於姬昌,其虽有诸多不足,如算有七年之厄不与其余伯侯言说;善先天之数推演,还食子肉丸;以忠商而脱厄,回西岐立即自立为王反商…
但西岐確实在姬昌的治理之下,纪纲肃严,政事严整,不行杀伐,道不拾遗。
朝歌命官见之,都讚嘆不已,地方安定,就是一君最大之德。
且姬昌被囚禁羑里之时,仍能教化百姓,教训抚字,使长幼忠孝,化行俗美,军民乐业,甚至还把八卦变成了六十四卦,能力可见一斑。
就鄂应来看,如果说殷受是武力冠世的话,那姬昌就是反方向的殷受,治世当首。
真正的君子很难,因为人不可能事事皆忠於心。
姬昌也绝非真正意义的真君子,不过其也远不是小人可比。
食子之肉,著实不堪,但也不能忘了是谁让姬昌食子的。
再者说,如此情况,姬昌不吃走不了,吃了才能离去,以君王视角来看,姬昌此法是损德而王也。
如果说鄂应对殷受的態度是敬而远之的话,那么对姬昌,鄂应就是真正的心有敬佩了。
若可以,姬昌也一定想当一辈子的君子,但若其势不对,姬昌也可以权衡利弊,不以一时衝动而做事。
要是让人在殷受和姬昌当中,选择一人当上司和君王的话,不会真的有人选殷受,而不选姬昌吧?
【姬昌:能力:武力73,统帅87,智力98,政治101,魅力103】
词条:【西方圣人(甲):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仁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智服反叛,信达军民,纪纲肃静,政事严整,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若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先天之数(甲):神农伏羲所演八卦,定人事之吉凶休咎】
【文王有德(甲):使万民而增辉,感百事而无逆】
【西岐之主(甲):西岐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银而娶;贫而愆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民丰物阜,市井安閒。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尊卑。雄兵四十万,战將六十员;是风景雍和,尧舜之世】
……
“贤侄谬讚,吾只不过当以忠良为任,养民修德耳。”
姬昌摇头道。
“贤伯有此心,有此事,已是得德为圣。”
鄂应坚持道,好人可不应该就被枪指著。
姬昌摇头失笑,此子类他长子,若是伯邑考在此,这对孩子,定是能成以好友。
“若我儿伯邑考在此,定能得一人生之友,再现我与崇禹之情。”
姬昌笑道,看样子在未来,再要同聚这朝歌的,就是我儿和贤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