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就算他离京就蕃,妄图抽身。
在外人看来兄弟本为一体,又怎么可能漏清算他?
五皇子背脊上冒出的冷汗,打湿了衣襟,望著不远处的宣室殿,步履愈发沉重。
眾人的心思千迴百转。
而天幕並没有停顿,而是继续讲述下去。
【提起顺天帝,首当其衝的最大爭议就是他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因为他在位的这些年里,所做的贡献多到足以占据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半壁江山,因此史学界爭得不可开交。】
【但关于靖朝初兴的时间节点,却没什么爭议,歷史学家们普遍认为靖元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洛阳权斗最骇人的那段时期,正是蛰伏在云州的顺天帝敦促当地工农业技术更新叠代的重要阶段。他推行的代田法,设计出的曲辕犁,以及在开创性地使用人畜粪便堆肥。】
【对,你没听错,当洛阳城中皇子皇孙即將打出狗脑子的时候,我们功过三皇五帝光耀千古的顺天圣皇帝,正坐在田埂上玩屎。】
天幕收敛了语气中的戏謔,旋即郑重地道。
【儘管当时云州的州县官吏世家大族,都一致认为喜欢跟老农攀谈,还带人挨家挨户收大粪的顺天帝他脑子有问题。】
【但能翻阅千古歷史的我们,却能清晰的知晓——这究竟是多么伟大的决策,多么惊世骇俗的创造。代田法、曲辕犁的出现,粪肥的运用,让云州这片贫瘠荒芜的土地粮食增长了一倍有余!】
天幕云淡风轻的声音落下。
却让赤膊著消瘦黝黑上身,顶著烈日在田地中劳作,洒落串串晶莹汗珠的云州黔首呆愣在原地。
他们吃惊得张大了嘴,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耳朵。
这、这是真的吗?
黔首自然是不懂什么是功过三皇五帝,但也能从天幕敬佩的语调中,明白这皇帝老爷特別厉害。
但这样厉害的皇帝,居然来荒凉的云州亲自教他们种庄稼?
那什么犁,听著像农具……
这是还帮他们改善农具的意思么?
而且,真的有用!
粮食居然能增长一倍有余!!!
那岂不是一亩田,能种出足足五六石栗!
贫苦的黔首激动得眼眶通红,嘴唇微微颤抖,他们囁嚅半晌却笨拙地吐不出一个字。
只痛哭著跪在滚烫的田地间,一个劲儿朝洛阳的方向叩头。
在心里祈求著这贤明的皇帝能早些来云州,也要活得长长久久。
万万岁。
……
距离云州较远的黔首们努力掰著手指,计算距离顺天帝登基还有多少年。
靖元三十三年。
现在是十八年。
也就是说,只要十多年!
黔首们希冀著这个新皇帝,能將粮食翻倍的法子传开,让他们也过上能吃饱饭的好日子。
而居住在距离云州较近州府,没有田地的黔首也激动地收拾起包袱,打算以寻亲的名头,翻山越岭地前往那里。
就算他们活不到那时候。
但他们的子孙,子孙的子孙,都能蒙圣皇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