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你二叔,跪下磕头。”
刘祁不敢轻慢,直接行了全礼,至於刘淮身为长兄,为何也要跪拜,其实也很好理解。
在华国古代礼仪中,关於兄长是否要为亡弟行跪礼,是有几个层面的。
在宗法制度层面,严格宗法制度下“长幼有序”,原则上兄长地位高於弟弟。
但《仪礼·丧服》规定,兄弟之丧应服“齐衰不杖期”(一年丧服)
特殊情况下(如弟弟是家族继承人),兄长可能需要行跪礼
而具体情境差异
若弟弟未成年夭折:兄长通常不需跪拜
若弟弟已成家立业:兄长可酌情行半礼
若弟弟为国捐躯:兄长应行全礼以示尊崇
若弟弟是家族继承人:兄长需行跪拜大礼
歷史记载也有这样的案例
《后汉书》记载,马援死后其兄马况行跪拜礼
宋代朱熹《家礼》主张“兄为弟可跪可揖”
明代《大明会典》规定兄弟间丧礼行揖拜礼即可
又从情感表达角度
很多文献记载兄长常突破礼制跪哭亡弟
苏軾《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记载其跪哭弟弟苏辙
清代学者顾炎武曾为早逝弟弟行跪拜礼
从严格礼制来说,兄长可不跪,但实际中因情感因素,很多兄长会选择跪拜。这体现了华国古代“礼”与“情”的微妙平衡,越是重视亲情的家族,越可能突破礼制规范。
刘家传承千年,兄弟之间感情一直都是不错,刘二郎也是为了刘家有更好发展,这才选择一人留在京都,如今遭遇不测,刘淮心如刀绞,一向沉稳的他两行清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刘业脸色更是阴沉的可怕,他咬牙切齿:“夜氏小儿,欺我刘家太甚!”
现如今的情况,与后世大不相同,后世的刘家,刘淮战死,刘二郎毙命,刘业为了保全家族,別无他选,只能投奔夜孤鸿。
但如今的刘家,內忧已除,对外患也有所防备,一切都大有可为,这样的情况下,刘二郎死在京都,这与夜孤鸿绝对脱不了干係,刘二郎与刘业的关係何等密切,他的这番死,让刘业更偏向了刘祁。
“主公,皇室无道,屠戮忠良,在这等昏君之下,哪能討得好,您一声令下,我胡熊必为先锋,哪怕是死,也要让那黄口小儿崩掉一口牙!”
胡熊咬牙切齿,主辱臣死,他有著自己的高傲,吞天兽神,明知不可敌他亦敢亮剑。
“父亲,可开战,却不可宣战。”
刘祁不顾激愤群情,冷静的开口。
“在你回来之前,夜孤鸿就下了一道圣旨,大致意思是,你二叔乃京官,不幸死於宵小之手,他深表遗憾,为此,赐你二叔改姓为夜,遗躯送进皇陵!若想为他弔唁,或是將他的英灵迎回南疆,那就让我刘家自去京都商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