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的邀请函送到公寓时,方青云正在和陈志明、林秀兰分析最近的情报。烫金的信封上印著繁复的家徽,拆开后只有简短的一行字:
“诚邀方青云先生於本周五晚七时蒞临寒舍一敘。——富尔“
“这不合常理。“陈志明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贸易代表处的事还在磋商,他突然单独邀请你,会不会有变数?“
林秀兰拿起信封对著灯光检查:“没有暗记,应该是正式邀请。但时间太紧了,我们来不及做详细背景调查。“
方青云將信纸轻轻放在桌上,指节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记得歷史上富尔应该在1963年秋才秘密访华,而现在才1962年夏。难道自己的行动真的改变了歷史进程?
“先別自乱阵脚。“他沉声道,“林秀兰,立即向伯尔尼发加密电报,请求指示。陈志明,你去查查最近48小时內富尔都见了哪些人。“
瑞士大使馆的回电在次日清晨送达,译电后的內容让三人都鬆了口气:
“同意参加,重点探明法方真实意图。可適度表达友好,但不做具体承诺。——总部“
周五傍晚,方青云换上一套深蓝色中山装,內搭白衬衫,既庄重又不失东方特色。林秀兰则选择了一件靛青色旗袍,外搭米色针织开衫,典雅大方。
林秀兰会意地点头。
富尔的宅邸今晚格外安静,没有往常沙龙的喧囂。管家直接將他们引进了二楼的书房,厚重的橡木门在身后无声关闭。
富尔站在窗前,逆光中他的轮廓显得格外锐利。“方先生,感谢您的准时。“他示意二人入座,亲自倒了两杯威士忌,“今晚只有我们三个人,有些话可以敞开说。“
方青云接过酒杯但没有喝,只是轻轻放在茶几上:“富尔先生特意相邀,想必有重要的事情?“
富尔突然笑了:“您是个直接的人,我喜欢。“他踱步到书桌前,取出一份文件,“戴乐高总统看了您的美食节报告,很感兴趣。“
文件上是总统府的公函,右下角有个淡淡的钢笔签名——戴乐高。方青云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不显,只是礼貌地瀏览著內容。
“总统先生认为,“富尔的声音突然压低,“现在是时候迈出更大一步了。他希望我能以私人名义访问中国。“
林秀兰的睫毛轻微颤动了一下,方青云则保持著恰到好处的惊讶:“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不过...“他故意停顿,“您知道的,这类访问需要周密安排。“
“当然。“富尔从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初步设想。十月中旬,瑞士航线,隨行不超过五人。表面上是一次文化考察。“
方青云接过信封,沉甸甸的。歷史在这里出现了分叉——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十四个月。他谨慎回应:“我会立即向国內匯报。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离开时,夜雨初歇。方青云在车上才打开信封,里面装了行程草案。
“提前了一年...“方青云喃喃自语。后视镜里,富尔宅邸的灯光渐渐模糊,就像原本清晰的歷史轨跡,正在他手中变得扑朔迷离。
方青云回到公寓时已是深夜,但屋內灯火通明。见他推门而入,陈志明立刻起身,接过他手中的牛皮纸信封。
“怎么样?“陈志明推的目光锐利而专注。
方青云脱下外套,隨手掛在门边的衣帽架上,声音低沉:“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富尔想以私人名义访问中国,而且就在今年十月。“
“十月?“陈志明微微蹙眉,“那岂不是只剩三个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