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瞬息万变  长生仙族:从种下一亩良田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04章 瞬息万变

秋谷城原先的都司和守备,都死在了京都。

剩下两个千夫长均已投诚知府周廉安,其中之一更被周廉安奏请兵部,提拔为了守备。

如此一来,整个秋谷城,几乎都是这位知府大人说了算。

在林青川的帮助下,宋念守又塞了银子,最后带回了一张聘命文书。

並未像宋念云说的那般,让谢玉婉当上官夫人。

而是聘了宋念守,作为四县总制司丞。

这是一个不常见的半实衔,通常只会给那些不入九品十八阶官职,又需要一定权力的“编外人员”。

其实还有个更適合的巡检使,有巡视,监察,捕盗的权限,是正儿八经的九品官。

不过宋家无人考取功名,就算周廉安想给,也实在给不成。

好在四县总制司丞的职权,通常由官府擬定。

说是半实衔,实则操作空间很大。

拿了聘命文书回到家,一家子都来看新奇。

倒不在乎能不能当官,单纯觉得有趣。

有了这张文书,那几个县的乡保头衔就显得不重要了。

按照林青川的说法,现在没人愿意去县城当官,都怕被流民军半夜抓起来砍了脑袋。

宋念守身为四县总制司丞,在无县太爷坐镇的前提下,可谓只手遮天。

临安县的小钱庄,听说了此事后,掌柜的连夜把產业还了回来。

至於银子,直接折价一成。

上万两银子,折到了一千两,还得赔著笑脸说:“时局不好,若手头紧,银子缓些日子再给也无妨。”

宋家虽非富可敌国,但该给的一定要给。

银讫两清,產业重新回到了宋家手里,再不用担心让人夺了去。

谢玉婉不禁感慨,难怪那些人拼了命的考功名,有个官职,確实好的很。

宋启山却道:“你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那些半夜让人潜入府邸砍了脑袋的,可都不是平民百姓。”

这样一说,谢玉婉无法反驳。

如此,宋家除了宋老爷外,又多了位宋司丞。

无论素原县,东湖县,还是启华县的人,都不禁哀嘆一声。

他们见过太多不仗义的官员,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明明说好的事,转脸就给翻篇了。

那些田契地契,怕是很难要回来了。

之后几年里,流民军到处都是,也有数次从秋谷城附近经过。

好在都是小规模,人数几百,最多上千。

有宋家庄的民兵在,倒也无人敢乱来。

加上宋家对民兵有特殊照顾,粮食优先供应,地位相当的高。

其他几个县的壮丁,都忍不住想加入。

年年大旱,许多村庄都颗粒无收。

加入宋家庄的民兵,还能混口饭吃,少吃两口,便能给家里带点,

否则的话,只能逃荒去了。

让人惊奇的是,那么多田地收不到粮食,唯有宋家庄的田地,虽说也减產,却勉强够吃的。

一方面是庄里提前挖了许多大池塘,专门用来蓄水。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家庄偶尔会得老天爷青睞,下几场雨。

许多人都说,宋家庄是块福地,难怪宋家能起势呢。

就连秋谷城知府周廉安,都忍不住跑来看了一眼,却看不出什么名堂。

宋念守成为四县总制司丞的第二年,梁国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距离秋谷城四百里左右的安阳城,这里是梁国奉州首府,数一数二的大城。

知府谭挚信,从周边徵召了上万人。

加上原先的驻军,总计两万七千人,竖起了一面王旗。

安阳城不再是梁国所属,自立为王。

有了一面旗帜,其他人立刻跟著有样学样。

一面面王旗竖起,紧接著便是真正的內乱。

互相征伐,结盟,背刺。

仅仅两年不到,便有数面旗帜倒下。

弱的被连皮带骨头一块吃掉,强者恆强,

令人惊奇的是,梁国乱成这样,周边几国却始终未曾进犯。

准確的说,倒也有人想浑水摸鱼。

结果带兵进入梁国境內,主將便莫名其妙暴毙。

有突发重疾的,有被雷劈的,还有吃东西活活死的。

各种死法,让周边几国忌讳不已,再不敢轻易踏入。

这些消息,宋家自然也听说了。

宋启山还特意和宋念守聊了许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梁国也许还有仙人,又或者世外仙宗的力量留存,不允许他国隨意进犯。

这也从侧面作证了先前的猜测,王朝更迭,不过是为仙人提供某样东西罢了。

就像野兽的领地,不容其它野兽进入一样。

这让宋家对於天下一统,並无太大兴趣,

就连宋念丰,也只是对周边两座主动进犯的城池下了死手,一举攻下。

以凉山为起点,掌握四座城池的宋念丰,成为了有数的大势力之一。

就连兵部也不得不给他晋升一级,如今已是从三品的参將。

让人意外的是,贺周知的发展,反倒比宋念丰还要快一些。

两年前,在齐开山和楚嵐舟的帮助下,他杀了那位残暴不仁的守备,掌控平山城。

继而施以远交近攻之策略,迅速拿下五座城。

之后便开始休养生息,带人种养各种容易存活,且產量较大的菌类,兔子等等。

或许连老天爷都在帮他,將近十年的旱灾,终於过去。

虽说没有从前那样的瓢泼大雨,却也勉强够用。

如今的天下,五王並立,还有贺周知和宋念丰,以及宋家。

后三者虽未称王,却也被归於能爭夺天下霸权之一的势力。

到了第七年,滇王冯国玉率兵攻入京都城一路摧枯拉朽,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

当来到皇宫后,本以为会看到梁王寻欢作乐的不堪。

却没想到,宫里只有一个姓王的太监作威作福。

至於梁王,被五大绑,瘦骨鳞。

麻绳已嵌入他的皮肉,勒的骨头都清晰可见。

生不如死的梁王,看到冯国玉时,眼睛很亮。

他太想死了,可王公公不敢让他死。

金闕子仙长说过,梁王死了,所有人都活不成。

而冯国玉看到这一幕时,也是愣住。

曾经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如今惨到极点,外界却一无所知。

天下人依然认为,是梁王引发了大乱。

现在看来,並非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