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重生1980:破碎的电晶体与未拆封的准考证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白炽灯在墙皮剥落的天板上滋滋作响,林晚秋闻到混杂著焊锡味的霉味时,指甲正深深掐进掌心的老茧——那是前世拿了二十年电烙铁留下的印记。

“晚秋,又在鼓捣这些破铜烂铁?“母亲的粗布围裙扫过方桌,搪瓷缸里的麦乳精泛起涟漪,“明天就摸底考了,你爸早说了,电子厂的编制...“

铝製饭盒“咣当“砸在电路图上,打断了这个重复过无数次的劝诫。林晚秋盯著母亲鬢角新添的白髮,突然想起1983年那个雨夜,这个总说“女孩子要安稳“的女人,会在她过劳晕倒在实验室时,把保温桶焐在胸口焐热了鸡汤。

“妈,这次不一样。“她按住母亲正要收走的电晶体元件,触到掌心的老茧——和自己握电烙铁的位置一模一样。1980年的夏夜透过木窗欞涌进来,带著纺织厂夜班絮的味道,与记忆中实验室爆炸的灼烧感重叠。

三日前,38岁的林晚秋在调试量子晶片原型机时,因设备故障陷入一片白光。再睁眼,她躺在18岁的单人床上,枕边是未拆封的1980年高考准考证,以及父亲偷偷塞给她的《电晶体电路设计》——这本被母亲锁在樟木箱底的“禁书“,此刻正摊开在檯灯下,油墨香混著劣质雪膏味。

“砰“的推门声惊飞了纸页上的蚊子。父亲穿著洗褪色的厂服,工具箱夹层露出半块电路板,眼神里是与记忆中一样的默契。“厂子里新到的3ag1电晶体...“他压低声音,喉结上的烫伤疤痕隨吞咽微动,那是七年前车间事故留下的印记。

林晚秋指尖抚过泛黄的电路图,突然抓住父亲粗糙的手腕。前世这个时候,父亲会因为坚持改良老化设备被当成“刺头“,在国企改制时被迫提前退休。她摸到工具箱里稜角分明的元件,心跳陡然加速——是2ap9锗二极体!

“把偏置电阻换成1.5kΩ。“她抽出铅笔在烟盒背面画起等效电路,“用稳压二极体代替电解电容,能把信噪比提高12分贝。“

父亲眼镜滑到鼻尖,老镜后的瞳孔骤然收缩。院外传来国营厂下班的自行车铃声,母亲在厨房摔打铁锅的声响里,混著半导体收音机刺啦的电流声——正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红灯牌711-2型收音机,中波频段总有恼人的底噪。

“你怎么知道...“父亲的声音发颤,烟盒在掌心簌簌作响。林晚秋对上那双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凤眼,看见1980年的月光正落在这个即將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技术员脸上。她突然想起前世参加国际半导体峰会时,台下坐著的正是此刻还在国营厂拧螺丝的未来行业泰斗们。

樟木箱第三层隔板下,藏著她偷偷攒的零件:从废品站淘的旧示波器、用粮票换的电阻电容、还有昨晚拆了表哥的上海牌手錶才搞到的微型齿轮。当第23次调整基极电流时,示波器萤光屏上的正弦波终於不再畸变,扬声器里流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音质清晰得让父亲倒吸一口凉气。

“下周区里有个青少年科技展...“父亲欲言又止,窗外传来母亲晾晒衣服的竹竿撞击声。林晚秋摸出藏在枕下的准考证,1980年的油墨还未褪尽,照片上的少女眼神坚毅,与记忆中在硅谷实验室通宵的自己重叠。

巷口的国营副食店传来国营厂下班的广播,林晚秋將改良后的收音机塞进书包,铝製外壳还带著体温。她经过穿衣镜时顿住——镜中人穿著蓝布工作服,领口別著电子厂子弟的校徽,左襟口袋露出半截钢笔,笔帽上还沾著未乾的焊锡渍。

“晚秋!“母亲举著搪瓷缸追出来时,正看见女儿跨上二八自行车的背影。夕阳把1980年的梧桐树影拉得老长,林晚秋单手扶把,另一只手按住书包里的收音机,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与记忆中晶片蚀刻机的嗡鸣重合。

这一次,她要让中国半导体的齿轮,在这个夏夜就开始转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