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伺候!”
待兵士拿来笔墨,二人各自在手上写字。
片刻后,诸葛亮,周瑜並立而站,各自伸出拳头,缓缓打开。
只见手心之上,一字鲜明凝结——“火”!
二人手掌之上分明的写著同一个字,竟是不谋而合!
鲁肃站在旁边,也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双眼微眯,仿佛看到了胜局初现的曙光。
其实周瑜对诸葛亮也算是敬佩有加,早先想置诸葛亮於死地,不过是恐其日后不为江东所用,必成大患。
二人所学,所见,能力,格局,甚至抱负志向都惊人的相似!
前时群英会上,周瑜曾言:“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明主,外托君臣之义,內结骨肉之情。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荣辱共之,同心同德,共谋战功,此周瑜之谓也!”
这番话说的不也正是诸葛亮吗?
若非各为其主,二者真能以知己相交!
再说蔡瑁撤军,回到曹营水寨,立马到曹操大帐中復命。
蔡瑁率军退回曹营水寨,刚刚踏入曹操大帐,便拱手行礼,恭恭敬敬地復命道:“启稟丞相,瑁不曾追得东吴船队,再追恐陷於援军,於是撤军!请丞相恕罪。”
曹操闻言,神色微凝,却迅速上前一把扶起蔡瑁,声音温和而带著安慰:“蔡將军何罪之有啊?前番是操中计在先。德珪能提前整顿水军,適时追击,挽救我大军士气,此乃大功一件。快快请起!”
帐內眾谋臣武將闻言,也纷纷点头附和,有的拍掌称讚:“蔡將军真乃不世奇才,此番我等尽皆中计,而唯独蔡將军慧眼独具,看破东吴奸计,我等皆不如也!”
话语如同春风扑面,却让蔡瑁心头微微一紧。
他面上强作笑顏,却暗自警惕,这般捧杀之言非但没有让他鬆懈,反倒令他更加沉重难安。
此番出击,虽挽回大军气势,却在一眾將军中把自己一个降將突显出来。
深知“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蔡瑁神色稍显凝重,却依旧谦逊答道:“此事非我智谋,只是长期与东吴交战,对其习性熟悉罢了。且东吴此次出此险计,也正说明其不敢与我军正面交战。待水军练熟,各位將军定可一举灭之!”
蔡瑁知道等曹操的其他水军练熟后,自己的水军都督也就做到头了,此时刚好用以拉拢其余武將好感,也顺便让曹操放心,为自己以后的规划铺路。
蔡瑁回到营帐,夜色沉沉,帐內灯火微黄,他静坐片刻,眉头紧锁,开始细细盘算接下来的布局。
原来时空,曹营经歷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等接连失败,决定派蔡中蔡和以族兄被杀为由前去东吴诈降。此计却被周瑜等人识破,从而將计就计引出周瑜黄盖苦肉诈降,闞泽下书,等等一系列的故事。
然而如今自己安然无恙未遭斩首,如此一来,蔡中蔡和又有何理由去诈降呢?
若无人前去诈降,將消息传回曹营,仅凭黄盖一方之言,要想骗过曹操恐怕极为困难。
眼下,他必须想出一个办法,將诈降之计恢復原貌,並確保万无一失!
这理由並不需骗过东吴,只要在曹操眼里说得通便够了——想到这里,蔡瑁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