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见鲁肃刚从外面归来,目光询问的扫了一眼。
鲁肃轻轻一笑,点了点头,那一瞬间,周瑜心中顿时明了:事情已然准备妥当。
他脸上迅速挤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目光转向身边的蒋干,嘆息道:“子敬,对此人確实无奈!”
他微微摇头,语气中透著几分纠结,“若杀了他,恐怕世人会笑我不顾同窗之谊;留在营內,又怕他暗中窃取军机。这……这究竟该如何是好?”
鲁肃神色平和,却带著几分劝慰的意味,他缓缓说道:“大都督,不如请子翼先生暂且前往西山庵。待我军破了曹操之后,再送他过江也不迟。”
周瑜闻言,当即眼睛一亮,“如此甚好!”说罢,他挥手示意隨从,“来人,送蒋先生。”
蒋干此时还未探得消息,如此关键时刻,自是不愿离开,他急切地叫喊:“公瑾,你竟如此罔顾同窗之情!”企图以情说之。
见无人管他,在即將被拖出大营之时,蒋干也豁出去了,大声喝骂:“周瑜,你这无情无义的小人!”妄图激怒周瑜。
周瑜却並不理会,自顾走出大帐。
鲁肃在旁,不咸不淡的说道:“子翼先生,还是莫要恼了大都督,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啊!”
傍晚时分,西山庵內暮色渐浓。
蒋干坐在简陋的案几旁,脑海中不断迴响著白天周瑜的话语:“一两日內便要破曹。”搅得他心中烦躁难安,他踱步庵內,欲要出门探听消息,却想起门口严密把守的士兵,当真寸步难行。
“难道我蒋干註定在江东一事无成?”他心头涌上一股苦涩的无奈,只得靠著墙壁坐下,神情恍惚。
忽然,一阵沉重的鼾声从门外传入。
蒋干心中顿时燃起希望之火,小心翼翼地起身,躡手躡脚地走向庵门口。推开微启的木门,只见守门士兵斜倚著墙壁,一脸疲惫地鼾声如雷,大半个身子几乎倚倒在了墙上。
“天赐良机!”蒋干暗自庆幸,却不敢弄出丝毫响动,他屏住呼吸,小步疾走出了西山庵。
刚迈出大门,只听那小兵依旧鼾声连连,却突然睁开一只眼睛,那眼神带著几分嘲讽与狡黠,盯著蒋干远去的背影露出淡淡笑意。
蒋干不敢回头,加快脚步奔向江边。
忽然,他眼角余光捕捉到山林深处隱隱约约透出的微弱灯光,那是一座小院掩藏於树影之间。院中传来阵阵朗朗书声,有人正在静静诵读诗文。
蒋干心中暗想,此时若要过江,却无船只可乘,不如先问问这小院主人,是否另有他法。
正欲上前推门而入,忽见一位文士轻轻撩开帘幕,探出身子,目光审视地问道:“门外何人?”
蒋干抬头看去,只见那人虽气质非凡,却五官不合,长相丑陋。
此刻情势紧迫,他顾不得许多,只回头环顾四周,並无追兵逼近,便恭敬地开口:“不慎打扰,还望先生见谅。”
“无妨,无妨。”那先生倒是客气。
蒋干低头行礼轻声问道:“不才请问先生何方高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