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诸葛祭风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寒风凛冽中,七星坛已搭建完毕。

坛上,按二十八宿分野,遍插二十八面玄色旌旗,在呼啸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坛顶中央,六十四面更小的黄旗环绕,中央则高悬一面巨大的主旗,乃是朱雀大旗,气势森然。

坛的四角,七盏巨大的明灯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灯火在风中顽强地跳跃,映照著坛上肃穆的一切。

诸葛亮沐浴斋戒一夜,身心澄明。

当晨曦微露,他缓缓步至坛前。

只见他头戴金色荷冠,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一副道人模样。

待吉时已至,诸葛亮与鲁肃一同登临坛顶。

诸葛亮转头对鲁肃低声说道:“子敬,可回大帐协助大都督调兵遣將,为风起发兵做好准备。”

“如此甚好!”鲁肃含笑应声,说罢转身沿台阶缓步而下。

诸葛亮目送其远去的背影,不禁心头泛起涟漪。这些日子里,在东吴营中其对自己多方相助,不由轻唤:“子敬!”

鲁肃闻声回首,“先生还有何事?”

见诸葛亮神情沉重,却未言语片刻。鲁肃略感疑惑,“三日后即可相见,为何先生神態如此?”

诸葛亮声音柔和,却饱含深情与谢意:“此番过江,多亏子敬兄鼎力相助,使孙刘联盟得以促成。数番危难亦赖兄解围相助,亮感激不尽!”

鲁肃听后笑了笑,摆手道:“哎--联合破曹乃是两家共同大事,先生此言,岂不见外?”

诸葛亮语重心长道:“兵將调遣,须早作安排,切勿疏忽!”

“万一借不到风,还望大都督莫要怪我!”

“前番我多次领教先生奇才,对借风之计深信不疑。”鲁肃言辞间满是信任,但眼角余光流露出无法掩藏的复杂意味。

虽笑语晏晏,却暗含玄机,言外之意--此风必须借到!

诸葛亮默默不语,心中暗道:子敬,再次见面,恐为敌手!

二人分开后,诸葛亮缓步登上坛顶,立於中央法位之上。四周寒风呼啸,旌旗猎猎,他身形挺拔,不动如山。四周的士兵肃然凝视,气氛顿时变得庄重而肃穆。

诸葛亮从腰间拔出那柄寒光闪烁的七星宝剑,剑身在微光中映出森然锋芒。

他右手持剑,左手稳稳点燃香炉,一缕青烟裊裊升起。

隨后,他环视左右,將声音压得低沉而有力:“道场庄严,法令如山。守坛將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大惊小怪,不许心生杂念,违令者,斩!”

吩咐完毕后,诸葛亮双目微闭,一袭道袍隨风轻摆。

他肃立於坛心,如同与天地融为一体。

凝神静气,將手中宝剑缓缓挥动,那剑锋划破空气发出清脆声响;诸葛亮口中默念真言,三柱青烟在香炉之上升腾,却奇异地不散不斜,而是笔直地冲向苍穹,仿佛与天相连的丝线般直入云端。

坛下士兵肃立,皆屏息凝神,空气里只闻得旌旗瑟瑟声。

却说鲁肃快马加鞭,尘土飞扬中疾驰至前方大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