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上菜的时候。
后世网友们常常调侃玩笑——“板一躺,被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
其实未尝不是一种精准的刻画与表达。
死者已矣,今时今刻我们来送他,这顿丰盛的宴席,既是我们之间聊天玩笑的助兴。
也是我们与他同进的最后一餐。
也许吃这一片回锅肉和那一块红烧鱼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心里想起他,可因为他的离开,我们坐在一起。
杯盘狼藉之时,那个离开的人,想来也会得到一些来自亲朋们的陪伴安慰。
酒足饭饱,抬槓子的八个汉子已经就位。
总管丧事的老把式手里拿著一根麻绳鞭子,站在四梁八柱扎好了的抬棺槓架前。
他凌空抽响鞭子,鞭梢儿在空气中炸出一声脆响,好似放了个急辣椒一般的炮仗。
“起灵!前后搭肩,稳~~~~~!”他喊著唱著號子。
八个抬棺的汉子便同时將自己肩头上的槓子抬起,棺材稳稳噹噹起在槓架正中。
老把式踩著最前面的横槓,站在了槓子架上,他一手扶著棺材头,又抽响鞭子,拉著长音高声喝道:“头顶乾坤~~脚踩莲,步步登高呦——!逝者升天,生者平安!送——嘍!”
抬棺的汉子们便步步前行,將向老头抬去坟地。
“左拐青龙避,右转白虎开——大道在前,脚下留神呦吼——!”
在老把式的一声声鞭响和號子中,向老头的朋友们簇拥著那具棺材,向前行进。
鞭响驱散了晦气与来捣乱的孤魂野鬼,虽然人们並看不见这些来伤害棺中之人的邪祟,但他们相信簇拥著棺材显出来的人多势眾能为新鬼撑腰。
“桥是桥来,路是路,你看清去路莫回头,亡人请走呦吼——!”
拐过一座青石小桥,是向老头早就为自己选好的坟地。
他的那个傻儿子就埋在这里——此时他那傻儿子坟头旁边又起来一个小土堆,崔九阳看见的时候就明白了,里面葬著那只会说话的八哥。
槓架直接架在提前挖好了的葬坑上,抬棺的汉子们放下肩上的槓子,便分列葬坑两旁。八人用四道绳子前后勒过棺材底,其他人上前七手八脚將槓架拆掉。
棺材仅靠这四道绳子凌空在葬坑上,老把式抽响鞭子:“金棺入土,生人得福!慢——嘍!”
八人缓缓的將绳子往下松,棺材轻轻的落在葬坑底部,等绳子抽出来,抬棺的汉子撤开,其余所有人便都围了上来。
——这是最后一眼了。
“莫悲伤,莫停留,土厚心安——封——土——嘍!”老把式一声令下,人们转著圈,从地上捧起土撒入坑中。
崔九阳跟九姑娘也在人群中,不时的撒土,崔九阳想了想,觉得向老头应该没什么遗憾。
也许有,那也没用了——剜心之卜,魂飞魄散,向老头没有来世,他永远躺在这个坑里了。
用手撒土只是个怀念的形式,真正填土起坟还要靠工具,铁杴铲土填平,埋上个土堆,人们在坟前又都说了会儿话。
向老头就此才算入土为安。
眾人不约而同转身,老把式领著头往回走,不时有人回头看那新坟,眼中也会有些追思与怀念。
不过,终究是都离开了。
人们离开坟地,坟地里又重归安静。
一只八哥不知从哪里飞来,扑稜稜落在向老头坟尖上。
“爹爹,爹爹。”
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