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阳与虎爷都是修行之人,爬山不在话下。
夜色如墨,两人抬眼望去,石阶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
有山风吹来,风中带著香灰与黄纸燃烧后的气息。
走在山道上,崔九阳与虎爷不约而同的沉默下来,似乎是怕惊扰了这满山的神灵,又像是进入肃穆庄严之地时所怀著敬畏之心的安静。
越往上走,山雾倒是渐渐浓厚。
两人行过中天门的时候,夜风骤起,满山的云雾如冰雪消融,眨眼间消散了个乾净。
此时向山上看,月光照著一座漆黑的山,巍然压迫感扑面而来,肃穆而幽深的泰山,冷冽神秘不言不语中,很快便来到了南天门,自南天门向日观峰去,两人等待日出。
其实离日出还早,而且崔九阳跟虎爷发现,此时观日台上已经有人在等著了。
这些人冻得哆哆一一崔九阳上次就这样,不知道山上到底有多冷,穿著个运动外套就爬上去了,夜半时分冻得受不了,二十块钱租了个军大衣。
看来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在泰山上等日出,受的都是一样的冻。
两人有些话说,便避开了人群,找了个僻静的地方。
崔九阳交代虎爷一些事:“等一会儿日出的时候,跟紧我,我做什么你做什么,然后进了府君道场不要乱说话。
当初你的定魂仪式是我做的,所以我说话就行。
咱俩十有八九是见不到府君的,估计能见到一些当值的阴神之类,到时候人家问一句你答一句,千万不要多说话。”
虎爷笑道:“九阳,你这话我听起来耳熟。当初我爷爷叫我將来进宫当差,见了那些大官也一样这么应对。”
崔九阳也哈哈一乐,压低了声音悄悄说道:“虎爷,其实人间的官与神仙里的官都差不多—
人间的官要银子,要女人,要升迁,神仙的官要香火,要功德,要供奉。你琢磨琢磨,这其实区別不大。”
两人便这样閒聊著,握到了日出之前。
最开始的时候东方仍是一片混沌,云海在脚下翻涌,如墨色波涛,无声地起伏。
之后便是渐渐泛起的鱼肚白,此时依稀可见远处山的轮廓与云海逐渐亮起来的边缘。
忽然,天际裂开一道细缝,渗出一线微光,青灰的云层被镀上淡金的边。
那光渐渐晕染开来,由青转橙,由橙化赤,仿佛有谁在天边点燃了一把火。
云海沸腾了,翻滚的浪尖被映得通红,如熔岩流淌。
赶在那道金芒刺破云层之前,趁著观日出的游人都在目不转睛的盯著东方。
崔九阳拉著虎爷走到角落一块不起眼的大石头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崔九阳左手太极指,
右手阴阳印,急道:“阴阳初分,金光引路,石藏仙门,请神之允!”
天边第一缕阳光照在石头上,反射到旁边却是一道光门。
崔九阳一伸手拽著虎爷迈入这道门,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山顶上,隨后光门崩碎,此处空留一块静悄悄的大石头。
隨金光踏入后,两人眼前豁然展开一片与凡世截然不同的空间。
脚下是青石铺就一处石台,眼前一座高大威严的牌楼。
牌楼上道劲四个大字“魂归泰岳”显得气势如山。
牌楼后是一道道云气瀰漫的台阶,云气流到阶外便被旁边的金珠染成赤金色的云雾,如熔化的日光凝滯成河。
极目仰望,高远处殿宇层叠,飞檐斗拱皆隱在流动的霞靄中,时而清晰如墨线勾勒,时而模糊似水墨晕染。
空气中瀰漫著香火的气息,却比凡间庙宇的烟气更清冽,仿佛能涤盪神魂。
崔九阳与虎爷拾阶而上,两人不敢乱说话,互相之间只是偶尔眼神交匯,权作交流。
终於,九九八十一阶后,两人来到一处宽广道场。
道场中央聂立著一座玄色主殿,殿前立著十二根盘龙柱,龙晴以琉璃镶嵌,在虚空中无光源却自行生辉。
有忙碌阴神身影在大殿前来来往往,他们掠过阶前,衣袍翻飞间露出阴神特有的鬼仙之躯,行动时无声无息,唯腰间环佩叮咚作响。
头顶无日月,却有无数盏长明灯悬浮,灯火如星子垂落,將云海映出玄黄交错的极光。
远处隱约传来钟馨声,每响一次,四方云雾便隨之震盪,显露出下方若隱若现的幽冥景象。
那是府君统御的阴司世界,万千冤魂在雾隙中如沉浮,轮迴、幽冥殿、十八层地狱、
黄泉忘川便都在那里了。
一名穿著绿袍子的和蔼老头迎了过来,道:“一名修土,一个—-被邪法塑魂的凡人,竟还是个已死之人。你们二位来此府君道场,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