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7章 莫凯:这题我刚刚是不是刚做过?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557章 莫凯:这题我刚刚是不是刚做过?

不管是出于同门情谊还是出于监考职责,想了想之后,好运师兄还是从讲台走到南祝仁的桌前。

“同学?”好运师兄装作不熟的样子,轻声唤了一下南祝仁。

【心流状态】中的南祝仁心无旁骛,奋笔疾书。

头都没抬一下。

好运师兄:“……?”

这状态让人更加担心了。

“同学。”好运师兄压低了身体,以不会打扰其他考生的声音,用指节在南祝仁的课桌上轻轻敲了一下。

这一下终于把南祝仁的注意力抓了回来。

“同学,身体不舒服吗?”

南祝仁很快明白了好运师兄话里面的意思,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啊老师,刚刚突然犯困……”

他也装作不认识对方的样子,措辞很严谨。

好运师兄抿了抿嘴唇。就你刚刚突然失去意识然后又马上醒过来奋笔疾书的样子,可不是一般的“犯困”啊。

得亏你现在人在北都,要是往中国地图的右上角移一移,说不定都有人会怀疑你请大仙上身了。

话说有什么大仙是管心理考试的吗?

低声再次确认了一下南祝仁的状态之后,得到肯定的回复,好运师兄摇摇头作罢。

但是心里打定主意回头要跟老师好好报告一下。

应付完师兄突然的关心,南祝仁重新把注意力投入到这道“已婚男性来访者想用金钱发展不正当关系”的论述题里面。

一般的考生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可能还会想不同性别的咨询师面对这种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其实没有必要。

从出题的角度来讲,这道题考的只是单纯的咨询师伦理道德,考虑进性别因素反而有偏题的风险。

这题的解题思路其实还是比较标准的。

一、通过伦理守则,表明咨询师的立场。

二、分析具体的伦理议题。从这个题目来看,存在【双重关系】、咨询师可能的【经济剥削】,以及【咨询关系不对等】。

三、探究来访者行为的背后动机。及【移情】。

四、最后论述后续的咨询计划。是和来访者针对【移情】去探讨,还是及时果断地把案例转接出去。

南祝仁刚刚已经打好了框架,眼下继续默写刚刚在【记忆宫殿】里背诵下来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相关内容。

直接按照原文默写就有点太假了,这么短时间的背诵下来也不现实。

南祝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合的作答。

【1.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对咨询的不利影响和潜在损害。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和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和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不得与当前来访者的家庭成员、伴侣、照顾者、监护人等发生亲密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利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和依赖,不能利用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权威性影响谋取私利,进行情感或者经济上的剥削。】

【3.心理咨询师应清楚设置专业服务的收费标准,并且对来访者在相关方面做到信息公开。】

【4.……】

南祝仁洋洋洒洒地写着。

一道论述题,题目可能只有三四行,但分点答题却写了慢慢的一页答题纸,堪比一篇小作文了。

南祝仁揉了揉手腕。对于文科内容的考试来说,书写速度反而是最制约考生的,经常会出现答案在脑子里面,但是没时间写下来的窘境。

ok,这题过。

南祝仁把视线放在最后的一个大题上。

这才是正经的案例分析题。一般的考生最害怕、却也最是南祝仁好球区的题目。

……

【案例背景:

林女士,28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因“长期情绪波动、身份感混乱及近期严重的自毁冲动”被其医院转介至你的心理诊所。首次会谈时,她迟到45分钟,身着昂贵但沾有颜料且不协调的服装,手腕上有新旧交错的浅表划痕。】

【主诉与现病史:

林女士描述自己长期感到“内心空无一物,像一个黑洞”,但间歇性会被强烈的、无法承受的情绪淹没,包括愤怒、悲伤和兴奋。这种情绪波动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与外界影响有关。

她的人际关系史极端不稳定,形容所有亲密关系都是“从极致的崇拜到彻底的厌恶”,并伴有对他人“随时会抛弃我”的强烈恐惧。

近一个月,因一场重要的个展差评如潮,她陷入深度绝望。她开始频繁出入高端酒吧,与陌生人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并深夜超速驾驶“以求片刻的清醒”。

一周前,在与一名仰慕者激烈争吵后,她吞服了大量止痛药(需急诊洗胃),但出院后第二天,她却为您精心挑选了一份极其昂贵的限量版画册作为礼物,并坚持您必须收下。】

【重要个人史:

家中长女。父亲是成功企业家,常年缺席,情感疏离且要求严苛;母亲是音乐家,情绪化,曾因“神经衰弱”多次住院。

8岁时被父母送至海外寄宿学校,描述那段时光“像被世界遗忘”。13岁开始有自伤行为(用橡皮筋弹手腕、掐自己)。

曾有2次短暂的心理咨询经历,均因“觉得治疗师愚蠢且无法理解我”而在3-4次后终止。

其艺术作品多以“碎片化的自我镜像”为主题。】

【问题:

1.请给出您的初步诊断,并列出至少三条核心诊断依据。注:此案例需与双相情感障碍进行精密鉴别。请详细阐述您的鉴别诊断思路

2.针对其“无保护性行为”和“深夜超速驾驶”行为,您如何进行风险告知?请具体陈述您会对来访者说的话。

3.面对她赠送的昂贵礼物,你会如何处理?

4.针对此个案,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角度,涉及第一阶段的咨询干预方案。】

……

南祝仁心里点头,这题出得倒是很有水平。

问题涉及的都是非常标准的初次会谈需要的工作。

第一题涉及【诊断评估】,还特别标注出了需要和【双相情感障碍】区别。也就是说除了根据案例材料默写诊断标准之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找不同”。

第二题和第三题都是【风险评估与伦理应对】。

第二题的难点在于针对来访者的出格行为如何进行风险告知,即不能用“这没什么”的忽视性表述,也不能直接批评,这些在初次会谈中都会对咨询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

正确做法是具体、中立、非评判地指出行为与后果的直接联系,并将其框定为治疗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第三题依旧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必须拒绝,但拒绝的方式是关键。需解释拒绝是出于对治疗关系纯粹性的保护,并且探索来访者“送礼”行为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至于第四题,对南祝仁来说最没难度了。

南祝仁先分析第一题。

【双相情感障碍】旧称“躁郁症”,其中的“双相”分别是【躁狂相】和【抑郁相】。换句话说,患者会在这两个极端的状态之间波动循环。

细分的话,还有【i型双相障碍】和【ii型双相障碍】,前者的【躁狂相】发作更加频繁,后者的【抑郁相】发作更加频繁。

这道题目里面,林女士有自伤的行为,但是偶尔也会有极端的兴奋冲动表现——表面上似乎有些符合【双相】的标准。

但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双相状态是持续性、内源性的,一次发作会持续数天或者数周,而且切换的过程通常与环境无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