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来自跨国集团的投资拉拢  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分红大会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

转天。

一辆黑色奔驰轿车就开进了苏家屯,在蔬菜基地门口停下。

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身后跟著两个提著公文包的年轻人。

“请问苏建国先生在吗?“

中年男子操著一口略带港台腔的普通话,向正在门口忙碌的苏建军询问道。

苏建军打量著这个不速之客。

“您是?“

“鄙姓林,林世荣,绿禾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男子递上一张烫金名片。

“我们集团对贵公司的蔬菜基地很感兴趣,想跟苏先生谈谈合作事宜。“

苏建军將信將疑地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印著“绿禾集团“几个烫金大字,下面是一连串的海外地址和电话。

他听说过这家公司,是东南亚最大的农產品跨国企业之一。

“我哥在办公室,跟我来吧。“

苏建军领著客人向基地內走去,心里却打起了鼓。

外资企业突然造访,恐怕来者不善。

办公室里,苏建国正在查看新一季的销售报表。

见弟弟带著陌生人进来,他起身相迎。

林世荣热情地伸出手。

“久仰苏先生大名!贵公司的'军民共建'模式在我们业內可是典范啊!“

寒暄过后,林世荣直奔主题。

“苏先生,我们绿禾集团准备在大陆扩大投资,非常看好贵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次来,是想谈谈收购或合资的可能性。“

苏建国眉头微皱。

“收购?“

“哦,別误会。“

林世荣笑著解释。

“我们不是要全盘接手。绿禾可以注资500万美元,占股49%,苏先生仍然保持控股权。我们可以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帮助贵公司迅速扩大规模。“

这个数字让苏建军倒吸一口冷气。

500万美元!

按照当时的匯率,相当於近2000万元人民幣,是他们现有资產的十倍!

但苏建国显得很冷静。

“林总,感谢贵公司的厚爱。不过我们合作社刚刚走上正轨,村民们刚刚尝到甜头,突然引入外资,恐怕...“

“苏先生多虑了。“

林世荣打断道。

“我们完全尊重现有的合作社模式。绿禾注资后,村民们的分红只会更多,不会少。而且。“

他压低声音。

“作为个人回报,集团可以给苏先生10%的乾股,价值50万美元。“

这个条件可谓相当诱人,但苏建国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不动声色地说。

“这事关重大,我们需要时间考虑。“

送走林世荣一行后,苏建军立刻炸了。

“哥,这事不能答应!什么合资,分明是想吞併我们!外资企业没一个安好心的!“

苏建国示意弟弟冷静。

“別急著下结论。他们开出的条件確实很诱人,500万美元能让我们少奋斗十年。“

“可他们要49%的股份啊!“

苏建军急得直拍桌子。

“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不就变成外国人的了?“

兄弟俩的爭论引来了其他管理人员。

会计老王推了推眼镜。

“从財务角度看,这笔投资能解决我们扩大规模的全部资金需求。但外资控股確实是个隱患...“

技术员小李则持不同意见。

“绿禾有国际一流的技术,如果能学到手,对我们长远发展大有好处。“

眾人七嘴八舌,意见不一。

最后苏建国拍板。

“这样,明天开全体社员大会,让村民们一起决定。“

当晚,苏建国辗转难眠。

他披衣起床,来到院子里抽菸。

月光下,蔬菜基地的大棚反射著银光,一排排整齐划一。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从最初的小菜摊,到现在的规模,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爸,还没睡?“

苏明强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

“睡不著啊。“

苏建国嘆了口气。

“明强,你说这外资该不该引进?“

苏明强沉默了一会儿。

“我在监狱里认识一个人,以前在外企干过。他说外资就像老虎,用好了能看家护院,用不好会反噬主人。“

这个比喻让苏建国陷入沉思。

第二天上午,合作社全体大会在村委会召开。

三百多名社员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连墙头上都坐满了人。

苏建国详细介绍了绿禾集团的提议,然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场面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爭论不休。

“我不同意!“

赵老四第一个跳出来,脸红脖子粗地喊道。

“咱们中国人自己的產业,凭啥让外国佬插手?“

但年轻一代的想法不同。

刚从农校毕业的张小明反驳道。

“四叔,您这是老思想了!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是潮流。有了这笔钱,咱们能买最先进的设备,把產品卖到国外去!“

老支书拄著拐杖站起来,咳嗽了两声。

“我说两句。钱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钱丟了骨气。咱们合作社能有今天,靠的是团结一心。要是让外资控股,以后谁说了算?“

就在爭论陷入僵局时,一个意外的声音打破了局面。

“我支持引进外资。“

眾人回头,发现说话的是苏明强。

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此刻站得笔直,声音清晰。

“但不是以控股为条件。我们可以让绿禾参股,比如20%,同时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这样既得到资金和技术,又不会失去控制权。“

这个折中方案让现场安静下来。

苏建国眼前一亮,儿子的建议確实高明。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討论,最终投票表决。

以65%的多数通过了有条件引进外资的决议。

苏建国將代表合作社与绿禾集团进一步谈判,底线是外资持股不超过20%,且不干涉经营管理。

会议结束后,苏建军仍有些闷闷不乐。

“哥,我还是担心...“

苏建国拍拍弟弟的肩膀。

“建军,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但记住,不管外资来不来,咱们苏家屯的根不能丟。这20%的股份,就是给村民们留的定心丸。“

一周后,林世荣带著律师团再次来到苏家屯。

当他听到苏建国提出的条件时,脸色顿时变了。

“20%?苏先生,这个比例太低了,我们董事会不可能接受!“

苏建国面色不变,淡定道。

“这是我们开大会得出的结论,是不会更改的。”

苏建国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世荣脸上职业化的笑容僵住了。

他缓缓摘下金丝眼镜,用真丝手帕擦了擦镜片,这个动作明显是在掩饰內心的波动。

“苏先生。“

林世荣重新戴上眼镜,声音依然温和,但多了一丝冷意。

“您可能不太了解国际投资的惯例。500万美元的投资只占20%股份,这个估值恐怕...“

“林总。“

苏建国不卑不亢地打断他。

“我们合作社的估值不是凭空捏造的。去年净利润80万,按照20倍pe计算就是1600万,20%正好是320万。考虑到我们拥有军方长期订单和'军民共建'的品牌价值,500万要20%股份已经是很优惠的条件了。“

林世荣身后的两个年轻助理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显然没想到这个“乡下企业家“对资本运作如此了解。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林世荣的手指在实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越来越快。

“苏先生。“

他突然笑了,眼角挤出几道细纹。

“商场如战场,谈判桌上各为其主。不如这样,我们各退一步,绿禾注资500万美元,占股30%,同时我们承诺三年內不干涉经营管理,只派驻一名財务监督。这个条件,您看如何?“

苏建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头看向坐在角落的会计老王。

老王会意,迅速在计算器上按了几下,然后对苏建国点了点头。

“林总。“

苏建国沉吟片刻。

“这事关全体社员的利益,我需要再召开一次社员大会討论。三天后给您答覆,如何?“

林世荣的笑容僵了一瞬,但很快恢復。

“当然,慎重是应该的。不过...“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

“时间就是金钱,苏先生。我们的投资计划是有时间窗口的,希望您不要错过机会。“

送走林世荣一行后,苏建国立刻召集核心管理层开会。

苏建军一进门就忍不住抱怨。

“哥,这姓林的说话阴阳怪气的,我看他没安好心!“

技术员小李却持不同意见。

“厂长,500万美元啊!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能引进荷兰的全自动温室系统,產量至少能翻一番!“

“钱钱钱,就知道钱!“

苏建军拍桌而起。

“你知不知道30%股份意味著什么?再融资两轮,我们就会失去控股权!“

眼看爭论又要爆发,苏建国抬手制止。

“都別吵了。老王,你带人重新核算一下我们的资產和未来现金流。建军,你去了解一下绿禾集团在国內的其他投资项目,看看他们一贯的操作手法。“

眾人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只剩下苏建国一人。

他走到窗前,望著远处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眉头紧锁。

多年的商海沉浮让他对“天上掉馅饼“的事始终保持警惕,但合作社要发展,又確实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