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偷偷的记下了,太子爷要么不喜欢东林,要么就是不喜欢大家在討论《四书章句註解》。
如此又过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之后,在场的每个人如同考试交卷一样,对《四书章句註解》里面的某一句写下了自己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子先进士和外朝之宾传教士利玛竇对《几何原本》一书的註解,截至目前也只有六卷而已。”
陆祈云拍了拍手,僕役走出,他接著说道:
“徐光启进士和利玛竇只翻译了六卷,今年年初印刷成书,本想將后九卷一鼓作气翻译完,奈何噩耗到来,光启的父亲过世了。”
“今日呈现上来就是希望大家看看。
如有见解,就写之一二,等光启回来,一一验证,岂不美事也?”
六册书分了下来,余令也来了精神。
可眾人对此好像並无多大兴趣,討论声小,没有刚才的热烈。
“先生,能给我看看么?”
王秀才转身就把书交给了余令,淡淡道:
“当一雅趣看看就行,科举不考这些,不登堂也不入室!”
(ps:这本书只有六册,后面的九卷没有翻译,因为在徐光启守孝归来后,利玛竇病死在京城,几何二字就是徐光启命的名。)
余令接手一看就入了迷。
王秀才可能对直角、锐角、钝角这些词汇不习惯,余令却觉得格外的亲切。
捡起木棍,余令就是在地上画图推算。
其实看是能看懂,上面会有註解,但却是古文,看起来很晦涩。
余令一边算,一边用自己习惯的大白话再去翻译,说句难为情的话,这是余令目前唯一能看得进去的书了。
其余的书对余令来说,断句都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
如果是一本没有读过的书,余令根本就不会断句。
下面安静了下来,朱常洛又睁开了眼,扫了一眼眾人。
大家是个什么样的状態他心知肚明,本想再闭上眼,等待下一步流程……
他看到了在地上写写画画的余令,他缓缓地挺直了腰杆,忍不住笑道:
“这个猴子倒是找到了心爱的果子了!”
刘元霖伸著脖子看了一眼,笑道:
“太子爷,上面的词臣看著都头疼,这小子也就觉得新奇而已,新鲜劲过去了,定然不会再看了!”
朱常洛点了点头。
聚会流程接著往下走,下一步流程就好玩多了。
事关诗词,联句赋诗,限韵作词,是所有文人的最爱。
这个环节一出,就能立刻看出每个人的学问高低。
酒来了,气氛也高涨了起来。
卢象升已经跪坐了半天,看著兴致勃勃的老爹,他无聊的打著哈欠。
扭头间,看到了余令,看著地上密密麻麻的图形和符號,他猛地呆住了。
他发现他看不懂,为什么他却能看懂?
……
“名单?”
“卢国霦秀才当为最佳,其次是张国栋,继而是王鐸,这两人不相上下,除此之外还有鱼巷年,刘伟伦也不错。”
朱常洛伸了伸懒腰,在这上面枯坐了大半日,总算是没有白做。
轻轻颳了刮睡熟儿子的鼻樑,朱常洛美美的笑了起来。
一转头,望著下面爭先吟诗的眾人朱常洛猛地一愣。
那小子还蹲在那里,他还在写,还在算。
朱常洛指著还在计算的余令忍不住道:“这小子还在算?”
“回太子爷,这小子一个时辰未动,一直蹲在那里。”
李进忠望了一眼刘元霖,低声道:
“说句不该说的,奴倒是觉得这小子是真的能看懂,不像是在瞎捉磨!”
“唤上来!”
“是!”
余令又上了二楼,朱常洛指著余令手中的书笑道:
“能看懂?”
余令诚实道:“看不懂全部,我只能看懂个別的!”
说罢,余令壮著胆子道:
“贵人,小子手里拿著的是第六册,小子斗胆,想把这些书借回去看,你留个地址,看完了我就还回去!”
朱常洛闻言哈哈大笑,捂著肚子道:
“留个地址?哎呦,你这小子说话倒是有趣,来啊,去把剩下的寻来,赠予这小子!”
李进忠往前一步,笑著打趣道:“好运的小子,还不快谢恩!”
“小子余令谢谢贵人!”
李进忠还想再提醒一下,见太子在朝著自己摆手,躬下腰慌忙退去。
可在回到王秀才身后,余令手里就多了六本书。
眾人望著余令,知道他是从观景楼下来的。
那贵人一定是在观景楼俯视今日的一切,一想到余令被赠书,眾人是羡慕的挪不开眼。
京城巷子里,左邻右舍羡慕的望著余家,宫里来人,赏赐余家糕点,这是多大的脸。
“余粮?”
“小的就是了!”
“接著吧,太子赏赐的!”
余员外赶紧跪地,双手高举,一名小內侍將手里的托盘放到余员外高举的双手上。
內侍远去,余家大门也缓缓地关上,无数人挤到这个巷子里,都想看看太子赏赐的糕点是什么样子。
“小老虎?”
“孩儿在!”
曹化淳將刚才临走时塞下的一锭银子塞到小老虎的手里,笑道:
“这个流程你记清楚,今后若是跑腿出宫,就按照这个流程走,明白了么?”
小老虎重重地点了点头:
“孩儿记著了!”
“小门小户给赏钱你就接著,若是官员,你自己思量,外放的官给你就要,京官要三辞三让。”
“记住了!”
轿子往宫城跑,听著小老虎沉闷的呼吸声,轿子掀开一角:
“不开心??”
“刚才那家姓余,我那弟弟也姓余。”
曹化淳笑了笑,低声道:
“痴儿,余是大姓,这天下人何其多,把心放平,总归有相见的那日。”
“孩儿记住了!”
扭头望了一眼身后那条巷子,小老虎深吸了一口,他多么希望小余令就在那个院子里。
推开门的那一刻,他在笑著望著自己。
(ps:徐光启很厉害,咱们学的点、线、面、直角、锐角、钝角、垂线、对角线、曲线、弧线、面、弦、三角形、四边形、立方体、面积、体积、比例等这些名词都是他命名的。)
(250年后,剩下的九卷由晚清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awylie)共同完成,然后成为我们的课本。)
(別看只有两章,但我的字数多,记得点一点催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