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啊,宋驼爷还有一道滷鸭子,也是一绝。这道菜啊,据说还得到前朝某位权贵人物的青睞,那权贵人物吃完,讚不绝口,立马就赐下一块牌匾,上书“前世修积,水月松风滷鸭子;今生福分,白猫黑狗胖丫头“。这牌匾可不得了,不仅是一份天大的殊荣,还给这道滷鸭子增添了別样的文化底蕴。我常常想像著,如果能做出这样一道承载著歷史和文化底蕴的滷鸭子,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宋驼爷做菜有个独特风格,就是“吃油不见油,吃红不见红“。明明做菜用的油不少,可吃起来却一点都感觉不到油腻;菜的顏色红亮得很诱人,可尝起来却不会觉得味道浓重得让人受不了。这精妙的烹飪境界,把后世那些川菜厨子们给惊得不行,直接就把他尊为“川菜的祖师爷“。在他开创的川菜风格带领下,后世川菜那是不断创新,发展得那叫一个好,成了中华美食宝库里一颗闪闪发光的璀璨明珠。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继承家族的厨艺传统,把川菜的美味传承下去。
不过呢,在眾多菜系里,鲁菜却成了我怎么都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我爹,何大清,曾经可是丰泽园响噹噹的大厨,鲁菜那更是他的拿手绝活。在我小时候的那些日子里,厨房就是个充满魔力的神奇地方。我爹穿著一身乾净利落的围裙,稳稳地站在灶台前,就像一位指挥著千军万马的將军。他手持锅铲,动作那叫一个嫻熟流畅,每一次翻炒,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超级精彩的艺术表演。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看著他,眼中充满了崇拜和嚮往:长大后,我一定要像爸爸一样,成为一位厨艺高超的大厨。
在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中,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鲁菜从锅里新鲜出炉。色泽红亮的醋鲤鱼,外酥里嫩,那酸甜的酱汁均匀地裹在鱼身上,就像给鱼穿上了一件漂亮又美味的“外套“,看著跟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似的;香气扑鼻的葱烧海参,海参软糯筋道,葱香浓郁醇厚,这俩搭配在一起,就像最佳拍档,碰撞出让人陶醉的味蕾火;还有那造型別致的油燜大虾,红得那叫一个耀眼,虾肉鲜嫩弹牙,每一口都能让人幸福得眯起眼睛。我看著这些美味的菜餚,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心里想著:我以后做的菜,一定要比爸爸做的还要好吃。
我爹那专注於烹飪的神情,还有他手上灵巧的翻动动作,都让我深深地著迷。我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他的一举一动,心里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这么让人拍案叫绝的鲁菜。我曾经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像爸爸一样优秀的厨师,把鲁菜的精髓发扬光大。
可命运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爱捉弄人。我爹后来狠心地拋下我们,悄咪咪地跑了,连鲁菜的手艺都没来得及传给我。那一刻,我心里空落落的,就好像失去了通往鲁菜精髓的一把钥匙。我看著空荡荡的厨房,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丟下我们?你知不知道,你的离开,让我的心也空了一块。
没办法,从那以后,我就只能自己摸黑探路,探索鲁菜的奥秘。我仔细地研究各种菜谱,从食材的挑选,到烹飪的每一个小技巧,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还想著,只要我努力,肯定能做出像我爹那样地道的鲁菜。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一定要把鲁菜的手艺传承下去。
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几巴掌。我做出来的醋鲤鱼,鱼身倒是也能炸得金黄酥脆,看著倒是有了几分样子。可那酱汁却咋调都调不出我爹做出来的那种恰到好处的酸甜平衡,不是甜得发腻,就是酸得倒牙,怎么都不对味。我思来想去,问题可能出在调料的配比上。爹做菜时,对每种调料的用量都拿捏得精准无比,仿佛早已刻在骨子里。而我呢,虽然严格按照菜谱上的比例来,却总是差了那么点儿火候。也许是调料的品质不同,又或许是火候的把控不够精准,在熬製酱汁时,稍微多煮了一会儿或者少煮了一会儿,味道就大不一样了。再者,搅拌的时机也很关键,爹总能恰到好处地在酱汁滚沸的那一刻,快速搅拌,让各种调料充分融合,而我总是把握不好这个时机,要么搅拌过早,调料没完全融合;要么搅拌过晚,酱汁已经煮过了头,味道自然不尽如人意。我看著失败的醋鲤鱼,心里沮丧极了: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出来爸爸那种味道呢?
葱烧海参这道菜,海参的口感虽说也能凑合著算得上软糯,可葱香就是不够醇厚浓郁,缺了点让人回味无穷的韵味。我仔细回想父亲做这道菜的步骤,发现自己在处理海参和葱的时候不够细致。海参的泡发时间可能不够精准,泡发得稍微过头或者不足,都会影响口感。在处理葱的时候,我没有像父亲那样將葱炸至恰到好处的金黄色,炸的时间短了,葱的香味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炸的时间长了,葱又容易炸焦,失去了原本的清甜。而且在烧制的过程中,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也至关重要。爹在烧制时,会时刻关注著锅里的情况,根据海参和葱的状態来调整火候和时间,而我总是把握不好这个度,导致葱香没有充分融入到汤汁中,也就无法渗入到海参里,使得整道菜缺少了那股醇厚的韵味。我无奈地嘆了口气:我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做出像爸爸那样的葱烧海参。
油燜大虾这道菜,外形倒是能做到红亮诱人,可虾肉却总感觉少了点鲜嫩的口感,吃起来没我想像中那么美妙。我反思之后,意识到问题出在虾的新鲜度和烹飪时间上。虾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著口感,我选的虾虽然没有明显的变质跡象,但可能没有父亲选的那么新鲜。新鲜的虾肉质紧实,有弹性,而不够新鲜的虾肉质就会发软,口感自然大打折扣。在烹飪时间上,爹总是能精准把握。时间短了,虾肉不够熟透;时间长了,虾肉就会变老,失去鲜嫩的口感。我在这方面还不够熟练,很难准確判断虾肉是否熟透,常常因为担心虾肉不熟而煮的时间过长,导致虾肉变老,失去了原本的鲜嫩和弹牙。我看著那盘油燜大虾,心中充满了不甘:我一定要找到问题所在,做出和爸爸一样美味的油燜大虾。
每一道菜尝起来,都跟我想做出来的差那么点意思,好像总是缺了点那股子地道鲁菜的独特味道,怎么都做不出我爹那样让人惊艷的佳作。哎,这鲁菜之路,可真是任重道远啊!我深知,要想真正掌握鲁菜的精髓,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仔细揣摩每一个细节,从调料的选择到烹飪的火候,从食材的处理到时间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些难题,做出像父亲那样地道的鲁菜。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让所有人都称讚的鲁菜。
时光如流水,秦淮茹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妥协,与我追寻鲁菜真諦的执著与困惑,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同时上演。生活给予我们各自的考验,而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著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