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建国为这些问题头疼的时候,工厂高层內部也出现了新的分歧。
星期五下午的厂务会议上,副厂长候选人刘志强公开发表了不同意见。
“同志们,面对当前的困难局面,我认为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刘志强站起来说道,“与国际巨头硬碰硬,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
“你的意思是?“李建设厂长问道。
“我建议考虑与西方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刘志强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化解当前的危机。“
“具体怎么操作?“总工程师老赵问道。
“比如说,我们可以与埃克森或者巴斯夫建立合资企业,由他们提供专利授权,我们提供生產基地和市场。“刘志强说道,“这样既能解决专利纠纷,又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林建国听了,心中非常不赞同,但他还是耐心地听完了刘志强的发言。
“这不是技术合作,这是技术投降!“林建国终於忍不住站起来反驳,“我们好不容易有了自主技术,为什么要拱手让给別人?“
“建国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刘志强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际竞爭不是光靠技术就能贏的。“
“人家有资金、有市场、有法律优势,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斗?“
“我们拿的是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决心!“林建国激动地说道,“如果我们现在屈服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说自主研发?“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参会人员都感受到了两种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
令林建国意外的是,刘志强的观点竟然得到了部分中层干部的支持。
“我觉得刘副厂长说得有道理。“生產科长老刘表態道,“与国际巨头硬碰硬確实风险很大。“
“是啊,万一败诉了,我们不仅要赔偿巨额损失,项目也得停掉。“设备科长也附和道,“到时候大家都要失业。“
“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寻求合作,至少能保住一部分利益。“財务科长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看到这种情况,林建国心中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內部竟然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分歧。
“建设厂长,我想单独和您谈谈。“林建国看了看在场的眾人,提出了私下交流的要求。
“好,会议暂停十分钟。“李建设宣布道。
会议室里的人员陆续离开,只剩下林建国和李建设两人。
“建设厂长,您是什么想法?“林建国直截了当地问道。
李建设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建国,说实话,压力確实很大。上级领导也在询问我们的应对策略。“
“但您应该知道,一旦我们妥协了,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林建国恳切地说道,“这不仅仅是我们工厂的事,这关係到国內技术创新的尊严。“
“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我们也要考虑现实情况。“李建设为难地说道,“如果败诉的话,后果很严重。“
林建国看著李建设,意识到连这位一直支持自己的厂长也开始动摇了。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內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