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
杨冬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整日整日地坐在实验室里,目光呆滯地盯著那些实验数据。
他去问她,她只是摇头,说没什么。
直到那个雨夜。
当他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杨冬已经走了。她的遗书被放在床头: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將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別无选择......”
四十年了,这段话一直像一个未解之谜縈绕在他心头。当时的他无法理解,认为杨冬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精神出现了问题。
可现在……
“难道……”丁院士浑身一颤。
难道……她是发现了什么?
丁院士的目光再次投向李水旺视频。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科学家已经发现过很多因果顛倒的现象。”
“比如光子,它有一个很神奇的特性,叫波粒二象性。它既可以表现得像波,也可以表现得像粒子。”
“科学家在观察它的时候发现,如果我们不去观察光子,让它自由地通过这两个狭缝,它就会表现出波的性质。”
“如果我们试图观察它,它就会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那么,设想一下,我们在两个缝隙后面放一个探测器。”
“然后,我们让光子,穿过这两道缝隙。”
“在这一刻,光子已经通过了双缝。按照常理,它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这应该是已经確定的事实。”
“由於此时,光子还没有抵达探测器,所以我们可以在它到达探测器之前,选择观察它,或不观察它。”
“如果我们选择观察,光子就会表现出粒子性质。如果我们选择不观察,它就会呈现波的特徵。”
“现在,关键点来了。在这个实验里,光子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的缝隙,还是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的缝隙,是由它通过缝隙后,我们的选择决定的。”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决定,似乎改变了光子『过去』的行为。”
……
【这要是真的,那我现在是不是可以穿越回去改写高考答案?】
【前排提供头疼药,服用说明:一粒一个量子態!】
【这视频应该发到外星人论坛,地球人表示看不懂!】
【建议把这个实验重命名为:智商干涉实验!】
……
“刚才这个实验,叫『延迟选择实验』。”
“它能推导出另一个更神奇的概念——参与型宇宙。”
“大多数人觉得宇宙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大爆炸发生后,宇宙就开始自顾自地膨胀、演化,然后在几十亿年后,我们人类才姍姍来迟,开始观察这个宇宙。”
“但刚才的延迟选择实验,告诉我们,事实可能完全相反!”
“某些宇宙特性,只有在被观察的时候,才能被真正定义出来!“
“换句话说,宇宙不是你观察到的结果,而是因为你观察了它,它才成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