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那平和却带著审视的目光,像探针一样在周向阳和孟子艺身上来回扫视,最后更多地停留在孟子艺那抹了煤灰也难掩清丽的脸庞上。这种目光让周向阳后背的寒毛都竖了起来,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他。
“李主任,”周向阳强迫自己镇定,脑子飞速运转,昨天在四合院製造的“仙家门徒”印象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努力挤出一种混杂著恭敬和“身负重任”的无奈表情,微微躬身,“我们……我们並非盲流,也无意冒充。实在是……身不由己,有苦难言。”
他故意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带著一丝神秘感:“实不相瞒,我二人……乃是奉师门之命下山歷练,体察世情,感悟红尘。祖师爷……呃,老人家慈悲,命我等在城南……呃,南锣鼓巷一带暂居。昨日机缘巧合,得蒙45號院的何雨柱大哥和一眾街坊收留,才有了个遮风避雨之所。介绍信……师门规矩森严,早已断绝尘缘,实在没有那等凡俗之物。至於投亲之说……实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只为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好完成祖师爷交代的功课,还望主任明鑑!” 他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把“师门”、“祖师爷”搬出来,再点出傻柱的名字和“收留”的事实,试图增加可信度。
“师门?祖师爷?”李卫东的眉毛高高挑起,脸上露出极其古怪的神色,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旁边的王爱华更是嗤笑一声,满脸的鄙夷:“胡扯!装神弄鬼!李主任,您听听!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看他们就是……”
李卫东却抬手止住了王爱华的话头。他非但没有立刻斥责,反而眯起了眼睛,目光更加深邃地在周向阳脸上停留了几秒,又缓缓移向一直低著头、身体微微发抖的孟子艺。他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眼前这个年轻男人,虽然穿著不合身的粗布外衣,但眉宇间並无市井小民的狡黠或盲流的慌乱,反而有种……难以言喻的镇定(强装的)。而那个一直不敢抬头的姑娘,虽然灰头土脸,可那身段轮廓、偶尔露出的白皙颈项和那双过於漂亮的大眼睛(即便低垂著)……都绝非普通乡下女子能有的。
“师门?”李卫东重复了一遍,语气听不出喜怒,“什么师门?练武的?还是……修道的?” 他看似隨意地问道。
周向阳心里一紧,知道这是关键试探,含糊其辞道:“隱世小派,不值一提。祖师爷只传下些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粗浅法门,以及……济世助人的微末心思。” 他故意把“济世助人”说得重一点,暗示自己不是坏人。
“济世助人?”李卫东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目光再次落到孟子艺身上,“这位姑娘……也是同门?看著年纪不大,倒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她……她是我师妹!”周向阳赶紧接话,把孟子艺往自己身后挡了挡,“性子胆小,没见过世面,主任您別见怪。” 他能感觉到李卫东对孟子艺的“兴趣”远超过他,这让他更加警惕。
“师妹?”李卫东意味深长地拉长了调子,没再追问,反而话锋一转,“既然没有介绍信,也没有接收证明,这户口……按规矩是绝对办不了的。” 他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
周向阳和孟子艺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不过嘛……”李卫东话锋一转,慢悠悠地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喝了口水,“念在你们初来乍到,又確实有个落脚点(他强调了45號院),情况特殊。这政策嘛,也不是完全没有变通的可能……”
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在周向阳心头燃起,但他丝毫不敢放鬆,知道后面必有转折。
果然,李卫东放下缸子,目光扫过两人,带著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我呢,需要派人去45號院实地调查核实一下情况,看看何雨柱同志和院里其他人怎么说。另外,”他顿了顿,目光在周向阳身上停留片刻,“小伙子,我看你说话条理还算清楚,不像是目不识丁的。抽空写一份详细的个人情况说明,包括你的姓名、籍贯(编一个)、家庭成员(说都过世了)、师承何处(继续含糊)、以及来京的目的和今后的打算。写得详细点,態度要诚恳。” 最后一句,他加重了语气。
“是是是!谢谢李主任!我一定认真写!”周向阳连忙点头应承。虽然困难重重,但至少没有被当场抓起来,还爭取到了缓衝时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至於这位小同志……”李卫东的目光再次落在孟子艺身上,语气似乎温和了些,“別总低著头嘛。抬起头来,让组织看看。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他像是在关心,但那目光却让周向阳感到一阵恶寒。
孟子艺嚇得一哆嗦,下意识地往周向阳身后又缩了缩,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吶:“我……我叫孟……孟小……” 她急中生智,用了系统给的粗布衣服標籤上的名字(標籤写著“孟小制”)。
“孟小?”李卫东重复了一遍,笑了笑,“名字倒是朴实。年纪轻轻跟著师兄出来歷练,不容易啊。” 他语气带著一丝长辈般的感慨,但目光却依旧停留在孟子艺身上,那审视中夹杂的异样让周向阳如芒在背。
“小王,”李卫东终於移开目光,对王爱华吩咐道,“给他们两张登记表,让他们把基本信息先填了。回头等调查结果和情况说明都齐了,我们再研究。” 他特意强调了“研究”二字,显然这事远没定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