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五品之爵,李世民的许诺!
不到一刻钟,刘树义就跟隨宦官,到了宫门前。
翻身下马,抬眸看著眼前巍峨庄严的宫墙与宫门,刘树义来不及感慨,便被宦官催著来到门前,由看守皇门的监门卫先核对敕、鱼符等证明其入宫原因和身份之物,再仔细搜身,確认是否携带可以威胁皇帝安危的利器。
核对与搜查完毕,確认没有异常,刘树义这才被准许入宫。
穿过宫门,走上青石板铺就的御道,便见御道两侧皆是披甲执刃的千牛卫。
这些千牛卫各个身材魁梧,双眼有神,隨著刘树义靠近,他们的目光顿时齐刷刷锐利看来,恐怖的杀机与煞气,如山渊般覆压而来,
直到刘树义远离他们的视野范围,他们这才收回视线,
但紧接著,下一批千牛卫的锐利目光便接著投来刘树义每走一步,都有至少数十双眼晴盯著,別说心怀回测想偷偷做什么了,刘树义估计他哪怕咳嗖一声,等待他的,都是千牛卫的包围与刀锋。
这是他第一次进入皇宫,所以他不清楚,是平时皇宫的守卫就这般森严,还是因最近意外频发,让李世民感到不安,才让守卫这般森严。
为了避免麻烦,刘树义即便对皇宫再好奇,也没有东张西望,他紧跟宦官,低著头,谨慎又迅捷的前行。
就这样,他们穿御道,过门庭,又转了两个弯,很快便到了一座由侍卫驻守的宫殿前方。
带路的宦官向刘树义道:“陛下有令,刘员外郎到了后,不必通报,可直接入內。”
都说宦官与官员相处,宦官的態度就是皇帝的態度。
一路上,宦官话不多,脚步却极快,给刘树义一种如果不是在皇宫里跑起来太过失態,宦官绝对会带他一路狂奔的错觉。
而这,毫无疑问,代表著宦官很急!
非常急!
他代表著李世民的態度,是否意味著,李世民要见自己的事,也很急?
可他並未听说大唐发生了什么特別大、特別紧急的事,而且,就算大事,也应该轮不到他一个六品的刑部员外郎插手原本他认为,李世民是因为昨晚自己识破了柳元明的诡计,要见自己。
但现在看来,应该不是为了此事。
至少,这种事没必要急的连通报的流程都省掉。
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別的事,让李世民这么急著见自己?
刘树义心中不解,脸上却没有丝毫表现,他向宦官道了声谢,转头看向眼前殿门缓缓打开的巍峨宫殿。
深吸一口气,刘树义没有任何耽搁,直接迈步,向两仪殿走去。
一进大殿,温热的气息便瞬间將他包裹,给刘树义一种外界的冷意,似乎识趣的知道该远离帝王一般。
视线快速扫过大殿,便见空旷庄严的大殿內,除了李世民外,只有两人。
杜如晦和一个身著紫袍的中年男子立於殿前。
这个中年男子,原身在一年前,有幸远远见过一面。
所以刘树义知道,此人正是开府仪同三司,最受李世民信任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同样—也是不久之前,妙音儿向自己说的,府內藏有传国玉璽秘密的长孙无忌。
刘树义不知道妙音儿所言是真是假,也没有决定是否要找什么传国玉璽,故此面对长孙无忌,
他此刻並无特別的心思。
他只是如普通官员见到上官时,恭敬的示意,然后便直接向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行礼,朗声道:“臣刑部员外郎刘树义,拜见陛下。”
“平身吧。”
温和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李世民给刘树义的第一印象,不像是歷史书里所说的,帝王威严高不可攀,或者伴君如伴虎的阴晴不定,反而温和的就与长辈一般,心里不自觉就有一种亲切之感。
但他当然不会傻的真把李世民当亲人,內心反而更加谨慎小心。
“谢陛下!”
刘树义大声说完,这才直起身来,但他仍是低著头,没有直视李世民。
李世民打量著刘树义,道:“像!真像!”
“你与你父亲刘文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刘树义不知道李世民为何会突然提起自已父亲,他摸不清李世民的想法,便仍低头,没有接话。
李世民继续道:“朕与你父亲相识时,你还很小,那时你的父亲可谓是惊才绝艷,人中之龙,
朕十分欣赏,只是奈何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而为何没有说下去,在场所有人都知晓。
刘文静谋逆之案,是裴寂与萧璃联手调查,李渊最终亲自拍板决定之事。
李世民登基才第二年,对李渊决定的案子,自是不能隨便乱说,否则一旦传出去,难免会有挑刺前帝王,甚至不孝之类的谣言。
但身为合格帝王的李世民,也绝对不会隨便感慨。
所以他在与刘树义正式所说的第一句话,提的就是刘树义的父亲刘文静,言语中还带有对刘文静的看好·这里面的深意,刘树义觉得需要仔细揣摩。
不过李世民没有给刘树义过多琢磨的时间,说完这些后,便继续道:“杜僕射向朕讲述了你昨夜的发现,你能够发现柳元明在说谎,及时帮助我们阻断他们的阴谋,防止朝廷与河北道的息王旧部產生爭端,做的很不错。”
刘树义忙道:“陛下信任微臣,令臣坐上刑部员外郎之位,臣自该弹精竭虑,以报陛下!如今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
李世民笑著頜首:“你倒是会说话。”
“臣之所言,皆是真心。”
李世民笑意更深,他看向杜如晦,道:“杜僕射,怪不得你多次向朕举荐刘爱卿,对刘爱卿如此看重,刘爱卿又有能力,又会说话,朕也喜欢的紧。”
杜如晦笑著道:“会说话不重要,有著一身能为陛下分忧的本事,有著一颗时刻想要报答陛下的真心与忠心,才最重要。”
李世民听著杜如晦的话,双眼深邃的看著刘树义,片刻后,声音再起。
但这一次,语气严肃了几分。
“刘爱卿,你可知朕今日召你入宫,所为何事?”
感受著李世民语气的变化,刘树义心中一凛,知道寒暄结束,正题到了。
他没有自作聪明的乱猜,而是老实的摇头,道:“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他一直低著头,视线落在自己的脚尖,虽未抬头,可刘树义知道,李世民的视线正落在自己身上。
这视线,威严、庄重,又有著一抹打量。
似乎想霸道的將自己看穿。
然后,他听到了李世民的声音:“柳元明及其同伙的阴谋,可能已经来不及阻止了。”
什么?
刘树义心中一惊,下意识抬起头。
正好对上了李世民那双幽深的,深不可测的眼眸。
李世民道:“杜僕射,你来说。”
刘树义连忙收回视线,直视皇帝可不是臣子该做的事。
他转过头,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向他点了点头,刚刚为他说话时浮现的笑意退去,神色凝重,道:“还记得我昨晚与你分开时,对你说的,河北道有官员来长安述职吗?”
刘树义心思一动,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难道他们出事了?”
杜如晦点头:“就在昨晚,河北道易州刺史马富远於都亭驛被杀身亡!”
“易州刺史在驛馆內被杀?”
刘树义瞳孔不由剧烈跳动了几下。
他刚刚从柳元明口中得知对方的阴谋,刚提醒杜如晦,要避免与河北道的息王旧部有衝突,要防止对方认为朝廷要对他们动手结果,当晚,来自河北道正四品的易州刺史就在朝廷的驛馆內被杀!
而且都亭驛,还是专门为州城这一级別的高级官员所准备的居所,就在长安城內,甚至距离皇宫也不远。
结果,堂堂的刺史,就这样在皇城脚下被人杀害!
这件事若是传出去,百姓会如何看待?
若是传到河北息王旧部的耳中,这些本就紧张兮兮,害怕被朝廷清算的官员,又会如何去想?
怪不得李世民这般急切的要见自己。
也怪不得李世民说,柳元明及其同伙的阴谋,可能已经来不及阻止眼下,此案若是无法完美解决,很可能就会让河北道的息王旧部认为,这件事与朝廷有关,是朝廷想要他们的命,所以才动的手。
若是这样,河北道必乱!
柳元明他们的阴谋,也就相当於得逞了。
对大唐来说,將是不可避免的无妄之灾!
想明白这些,刘树义神色也跟著凝重起来,他说道:“调查了吗?”
杜如晦摇头:“此事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有失。”
他看著刘树义,道:“你的本事,我们有目共睹,而且柳元明的阴谋,也是你发现的,你与他们已经交过手,也算有些经验—故此,经过我与陛下、长孙尚书沟通后,我们一致认为,將此案交给你,最为稳妥。”
“所以,我们一边命金吾卫封锁都亭驛,不许任何人进出,也不许任何消息外传,一边立即命人唤你前来。”
刘树义心中恍然。
怪不得他什么风声也没听到,原来在案发第一时间,消息就被封锁了。
这样做,有好处,能够最大程度的延缓消息传到河北道的时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侦破案件。
但也有坏处。
金吾卫封锁都亭驛之事,必会被其他人知晓。
而因消息封锁,百官不知道都亭驛內究竟发生了何事,只会胡乱猜测。
这种猜测,必会导致流言四起。
若是传到河北道,即便息王旧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恐怕也会去猜测,是否是去往长安述职的官员出现意外,从而猜测朝廷是否要对他们清算。
这个时候,若柳元明的同伙再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甚至直接將朝廷封锁的易州刺史被杀之事直接宣扬出来息王旧部会如何想?
他们只会认为朝廷的故意隱瞒,就是为了麻痹他们,为了让他们放鬆警惕—
到那时,情况反而会比不隱瞒,要更为糟糕!
所以,封锁消息,是一个双面刃。
若能快速破案,在柳元明同伙煽动息王旧部之前,將真相公布,那么危机自解。
可若是无法迅速破案,一旦让息王旧部知道朝廷隱瞒了什么,动乱—恐怕会一触即发!
形势竟到了如此险峻之刻!
他心思百转,道:“能够確定,此事就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吗?”
杜如晦嗨摇头:“尚未调查,暂时无法確定,但无论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马富远之死的消息一旦传出,他们都必然会抓住机会!”
“所以,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不重要,重要的是马富远一死,若找不到真凶,给不出真相..事情就一定会变成最糟糕的情况!”
刘树义眉点头。
他也明白这一点。
杜如晦看向他,道:“而如果此案真的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可能现在消息已经在传往河北道的路上,所能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许一天都没有,我们也必须儘快派人赶赴河北道—“
“纵观朝野上下,能够做到一日破案的人,只有你!”
“所以—
杜如晦目光深沉的看著他,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认真。
“刘树义,此值大唐危机之关头,你——愿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吗?”
隨著杜如晦声音的落下,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那双幽深平静的眸子,看向刘树义。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也沉默的看著他。
被大唐可谓三个权势最大的人这样盯著,刘树义只觉得肩膀一沉。
不仅是他们给自己的压力,更是此案关乎大唐安危的责任过於沉重。
刘树义即便两世为人,也从未接触过这种几乎直接影响天下局势的案子。
他明白,此时此刻,他其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李世民不是直接给他下令,责令他一日破案,威胁他一日不破就人头落地,反而是单独召见,
给他莫大荣光,且在见面之初,对他又那般温和,甚至还专门讲起他的父亲君已用国士之礼相待了。
刘树义深吸一口气,旋即直接躬身,声音朗朗:“臣即为大唐臣子,早已有为陛下,为大唐捨命之决心与觉悟!”
“此案,臣愿立下军令状,若无法一日內破解,任由陛下处置。”
如果案子无法及时破解,真的导致河北生乱,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
到那时,即便杜如晦再保自己,自己也必然要担最大的责任。
其结果,轻则丟官,重则身死。
所以,无论自己怎么说,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表现的坚定决绝一些,以军令状的方式回应,
让李世民感受到自己的忠心。
这样的话,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或许会更上一层。
一旦破案,李世民对自己的赏赐,恐怕也会因此更高。
“好!”
果不其然,在刘树义坚定的说出这句话后,李世民当即叫了一声好。
他双眼看著刘树义,声音带著不容置喙的威严:“我大唐臣子,自该有此魄力!”
“刘树义,朕非昏君,知晓一日破案的难度。”
“但正如杜僕射所言,此值紧要关头,朕能等,可贼人不会等,一旦河北之地生乱,届时必將满目疮,死伤无数———
“所以,朕只能將压力交给你。”
“但朕可以向你许诺—“
刘树义下意识看向李世民。
就听李世民沉声道:“若你能一日破案,力挽狂澜,粉碎贼人阴谋,朕许你县子之爵!”
县子之爵!
听到李世民的话,亢孙无忌和杜如晦,脸上都不由露出惊异之色。
很明显,这个封赏,是他们之前未曾商量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