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放下铅笔,靠在椅背上。
那张【航空发动机】的图纸,像一片深邃的星空,每一个符號都代表著一个人类工业尚未踏足的领域。
系统是神祇的权杖,能劈开混沌,指明方向。
可谁来追隨?谁来执行?
他一个人,造不出一台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更撑不起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这个念头,像一颗冰冷的钉子,扎进了他因系统升级而极度亢奋的大脑。
“701实验室”的牌子刚刚掛上,杨爱国正领著几位工人搬运新调拨来的设备。
他看到李卫国从里面走出来,脸上没有了前几日的亢奋,反而多了一层沉思。
“卫国,怎么了?设备清单上写的,部里一件没少,全给咱们调来了!”
李卫国没有看那些崭新的机器,他走到杨爱国面前。
“杨厂长,我想办个班。”
杨爱国愣住了。“办班?什么班?夜校扫盲班?”
“不,是『红星工具机特训班』。”
李卫国指了指那些刚刚运到的精密仪器。
“这些宝贝,谁来用?王师傅他们那一辈,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已经老化。新来的年轻人,有干劲,但连游標卡尺都用不明白。我们的人才,断层了。”
杨爱国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他搓了搓手,眉心拧成一个疙瘩。
“你说到我心坎里了。可这事儿……难啊。咱们厂里挑不出几个能当老师的,请外面的专家?人家谁肯来咱们这儿教一群初中都没毕业的工人?”
“我来教。”
李卫国的话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杨爱国心上。
他看著李卫国,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已经是国家特级工程师,是无数项目的总设计师。
他要去当一个技工培训班的老师?
这简直是……用宰牛刀去杀鸡。
“你?卫国,这不行!你的时间多宝贵?你身上的担子……”
“杨厂长,造一台『先锋一號』,我们能领先十年。但培养出一百个能造『先锋一號』的人,我们能领先一个时代。”
李卫国看著他的眼睛。
“种子,比果实更重要。”
杨爱国被这句话震住了,他沉默了很久,最后重重一点头。
“我明白了!人,我给你挑!全厂最聪明、最有灵性的年轻人,全都给你!”
一周后,特训班正式开课。
临时改造的教室里,坐著三十个忐忑不安的年轻工人。
他们大多是二十岁上下,有的是烈士子女,有的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后代,每个人都因为能被“李工”亲自选中而感到无上的光荣。
除了一个人。
赵铁军坐在最后一排,他翘著二郎腿,眼神里带著一丝审视和不驯。
他是厂里公认的天才,任何机械图纸看一遍就能记住,老师傅摆弄三天的毛病,他半小时就能找到癥结。
也因此,他格外骄傲,甚至有些桀驁。
他来这里,不是因为崇拜,而是想看看,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李卫国,到底有几斤几两。
李卫国走上讲台,没有带任何课本。
他只是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零件剖面图。
那是一个充满了內嵌式涡轮叶片和微循环冷却管路的异形结构。
教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东西,別说理解,他们连看都看不懂。
“这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里的一个核心传动组件。”
李卫国放下粉笔,环视眾人。
“谁能告诉我,如果用我们厂里最好的车床加工它,a点和b点的公差,为什么不能超过0.5微米?”
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別说0.5微米,他们连那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都不知道。
赵铁军撇了撇嘴,他觉得这根本就是个笑话。
“李工。”
他站了起来,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们连三角函数都没学明白,您给我们看这个,是不是有点……太看得起我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