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老嫗头上的髮饰,莫不就是那个恶贼说过的“双马尾”?!
李莫愁又气又急又悲,这王静渊,竟然如此生冷不忌,什么都吃得下去。那她又算什么?隨身携带的零嘴儿吗?
这天早上的早饭吃得尤为诡异,陆无双按照惯例,会在每一次见到李莫愁时发动嘲讽。但是今天的李莫愁,却像是失去了所有世俗的欲望,无论陆无双如何撩拨,她都不为所动,只是面无表情地吃著眼前的早餐。
换了几种法子都不奏效,陆无双大吃一惊,难道李莫愁终於被他们折磨疯了吗?
就在这时,庄子里的下人,將裘千尺抬了过来,放置到桌边。看样子下人按照王静渊的吩咐给裘千尺梳洗过了,那可笑的小揪揪没了。
见到裘千尺本来面无表情的李莫愁,面容突然变得扭曲。她猛然一拍桌子,怒气冲冲地看向王静渊:“你还敢將她带到人前,你不嫌丟脸吗?!”
王静渊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丟人?丟什么人?”
“你!你!!!”李莫愁不想再和他说话,將头扭了过去。
“莫名其妙。”王静渊搞不懂她,也不打算去理会,病娇的逻辑,不是一般人能够弄懂的。
接著,王静渊抓住盘子里的一粒生米,屈指一弹,就解开了裘千尺的哑穴。口舌能活动后,
裘千尺冷哼一声,就要噪。
但王静渊抢先一步就指著裘千尺的鼻子说道:“不会说话就別乱说。是不是又想被我的大圣火令塞满嘴?”
李莫愁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隨后不知道想起了什么,面色一青,起身就走了。
王静渊懒得管她,自顾自地吃饭,顺便吩咐下人餵饭给裘千尺吃。虽然有些討厌这老太婆,但王静渊还不至於让她像只狗一样,將头伸进盘子里吃饭。
裘千尺常年困於鱷潭,长期处於飢饿状態,也吃不下多少东西。所以即便吃得慢,她也很快就结束了进食。
裘千尺看向王静渊:“別的我也不多说了,你拿了我绝情谷的东西,我只求你一件事。”
“什么事?”
“写信给萼儿,让她来接我。”
“我都不知道她去哪里了,怎么写信?不过你放心,我也不想见到你,所以我准备了土办法,
让她知道你在这里。”
裘千尺的心中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问道:“什么土办法?”
“放我下来!你这个混蛋!”
王静渊站在庄子大门前,手搭凉棚看著庄子里的下人,正在將裘千尺包成一个红色大强裸,掛在大门上。按照惯例,头上还是被王静渊亲手系了个蝴蝶结。
妈的,让你昨晚把我性致都嚇没了。
“对,再大声点。让所有经过我庄子的人都无法忽视你,这样,公孙绿萼就很容易得到你的消息了。”接著王静渊又吩咐左右:“天晴的时候就把她拿出来掛著,下雨、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把她收回去。”
说罢,王静渊感觉少了些什么。於是让人取来了笔墨,又写了八个大字贴在了裘千尺的身上,
让过往的人一眼就看得到。
忽必烈听闻自己的姑姑亲至,当然要过来拜访了。除了因为这是她亲姑姑外,还是蒙族最富庶的公主,无冕的汗王。
忽必烈见到一切都按照王静渊所预言的那样发展,心头当然是一阵火热,所以在这样的关头,
他更迫切地想要爭取她姑姑的支持。
却没成想,他刚拜访华箏,华箏就明確说了会支持他,这让忽必烈顿时喜出望外。其间,华箏在感谢他送来的安息香之余,还专门提到,之所以支持他,全都是因为郭靖的意思。
忽必烈听到这消息,在离开华箏的营地后,立马就前往了·—王静渊的庄子。忽必烈是个明白人,他怎么认识郭靖的?不还是靠王静渊牵线搭桥嘛。
什么郭靖推荐他,明明就是王静渊推荐他。所以忽必烈连囊阳城都没进,就直接杀向了王静渊的庄子,他今晚要和王静渊不醉不归!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他没来过王静渊的庄子,只知道在襄阳城的山谷里。现在来到了襄阳的城郊,不知道该怎么走。
突然他们看见一辆拉货的车从旁边驶去,忽必烈和其隨从定晴一看,车上装的都是蔬菜和肉类。这一定是给王静渊庄子送补给的车。
於是便拦住了拉车的人:“这位老丈,你这车货物,是不是要送到王静渊的庄子上?”
赶车人看向忽必烈,只见他们这一行人並没有带什么兵器,虽然忽必烈穿著蒙古服饰,但是其他人穿什么的都有,便也不害怕,只当他们是过路的商人。
便答道:“我是要去给庄子送东西,但我只知道庄主姓王,不知道他全名叫什么。”
与王静渊稍微熟悉点的马光佐说道:“我记得他的庄子叫作什么大山庄。”
赶车人一拍大腿:“那大概就是了,王庄主的庄子,正是大雕老妈山庄。”
“啊—.听—嗯他为啥起这名啊?!”马光佐感觉有些离谱。
赶车人隨口说道:“嗨,王庄主根本没给他的庄子起名。我们为了好记,就自已起。一开始他的庄子养了只大雕,所以我们便叫它大雕山庄。但是最近好像又改名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说我去了庄子上就知道了。
我把车赶得慢点儿,你们跟著我走了,就能到庄子了。”
说著,赶车人便赶著车走了。眾人面面相,也只能跟上。
来到庄子后,正值天晴。老远就看见了掛在山庄大门上的裘千尺,她像是被点了哑穴,只能恶狠狠地盯看每一个经过的人。
忽必烈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他注意到那老太婆的胸前,贴了张纸条。他不怎么精通汉字,
便向马光佐问道:“这什么写得什么?”
马光佐虽然是回族,但毕竟行商多年,当然看得懂汉字。不过此时他的脸紧绷著,支支吾吾了好半天也不说。
在忽必烈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从牙缝中挤出四个字:“你妈在此,旁人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