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厂里的人力、物力,全力支持你!你放手去干!现在,你需要什么?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你说!”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张凡身上。易中海坐在角落的位置,脸色有些发白,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
他预感到,一个他无法掌控、甚至需要仰视的局面正在形成。
张凡站起身,迎著杨卫国和眾人期待的目光,脸上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清晰的目標感。
“谢谢厂长和厂里的信任。”张凡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传遍会议室。
“造真车,模型是基础,但车架、传动、悬掛、剎车......都需要重新设计製造,强度、精度要求更高。我需要一个精干的小组。”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技术过硬、以实干著称的老师傅,最后落在杨卫国脸上,清晰地报出几个名字:
“一车间的王铁锤师傅,三车间的刘巧手师傅,技术科的赵工,还有我们钳工车间的陈大拿师傅。”
他没有看易中海那个方向,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名单里没有易中海的名字。
“好!”杨卫国毫不犹豫,一拍桌子。
“就按你说的办!王铁锤、刘巧手、赵工、陈大拿!从今天起,你们四个就是摩托车试製小组的核心成员!一切听从张凡同志的安排!车间工作暂时移交,全力攻关!”
被点名的几位老师傅先是一愣,隨即脸上都露出了兴奋和郑重的神色。
尤其是陈大拿,这位平日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八级钳工,看向张凡的眼神充满了讚许和一种找到用武之地的光芒。
“至於设备,”张凡继续道。
“现有的通用工具机需要借用,但关键部件的精密加工,特別是曲轴、缸体、齿轮这些,可能需要添置或改造专用设备。另外,材料方面,发动机缸体、曲轴需要高强度合金钢,车架需要更轻更强的管材......”
“没问题!”杨卫国大手一挥,豪气干云。
“写报告!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材料,列单子!厂里解决不了,我去工业部打报告!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红星厂的第一辆摩托车,必须儘快跑起来!”
会议在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结束。张凡被几位兴奋的老师傅围住,开始热烈地討论起具体细节。
易中海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背影显得有些佝僂。
他回头看了一眼被眾人簇拥著、正指著图纸侃侃而谈的张凡,那张年轻的脸庞上闪烁著自信的光芒。
易中海的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那眼神深处,翻涌著难以言喻的复杂,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嘆息,消散在走廊的尽头。
他知道,那个曾经需要他“关照”的烈士遗孤,已经彻底翱翔在他无法企及的天空。
而他自己,连同他苦心经营的四合院秩序,都已被这轰鸣的钢铁洪流,远远地拋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