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三轮车  四合院:从傻柱的街坊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厂长,各位师傅,”张凡指著草图,“我们的150cc发动机已经证明了它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单一车型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手指点在第一张图上,那是一个结构相对简单、但车斗异常宽大结实的正三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这是货运型三轮。重点加强车架和货斗的承载能力,优化传动比,突出载重和爬坡性能。厂里短途运输、给各车间送料、甚至周边小批量的物资转运,都能用上!效率比板车高太多!”

他又指向第二张图,这是一辆边三轮摩托车,线条相对流畅一些,边斗设计考虑了乘坐舒適性。

“这是边三轮。用途更广,厂保卫科巡逻、领导短途公务、甚至邮政、医疗急救的乡村短途通勤,都是急需的!它机动性好,通过性强,特別適合我们国家现在的道路状况。”

杨卫国看著图纸,眼睛越来越亮:“好!太好了!张凡,你这脑子转得快啊!这正三轮,解决运输痛点!这边三轮,填补应用空白!都是好东西!比单纯造两轮摩托实用多了!”

王铁锤看著货运三轮那粗壮的承重梁设计,兴奋地搓著大手:“这车斗,我看能拉半吨!比人拉肩扛强百倍!交给我,保证打出来的大梁又硬又韧!”

刘巧手则盯著边三轮那复杂的边斗与主车架连接点:“这焊接活精细,得保证强度又得考虑减震,有挑战,我喜欢!”

陈大拿和赵工已经开始低声討论两种车型传动系统的不同优化方案了。

李怀德看著眾人兴奋的样子,知道自己拦不住,也只好顺著说:“嗯,想法是好的。不过张凡啊,这等於同时开闢两条线,人手、设备、材料压力会不会太大?而且,这边三轮的边斗,舒適性要求高,里面的座椅、挡风这些……”

“李副厂长考虑得对。”

张凡点点头,早有准备,“所以,我的建议是:集中力量,先攻克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厂內需求最迫切的正三轮货运型!把它快速定型,小批量试產,立刻投入厂內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累生產和改进经验。边三轮作为技术储备和升级项目,同步进行关键部件的设计和试製,但整体进度可以稍缓,等正三轮跑顺了,再集中力量攻关。至於边斗的舒適性配件,”

他顿了顿,“初期可以简化,甚至用藤编座椅替代,先解决『有无』问题,后续再逐步完善。”

“好!就这么办!”杨卫国拍板,“先搞货运三轮!要快!要扎实!让咱们厂里的运输队,早点鸟枪换炮!”

新的战斗號角吹响了。试製车间的灯火彻夜通明。

王铁锤挥汗如雨,锻造著加粗的车架主梁和坚固的货斗支架;刘巧手的焊枪在货运三轮那粗獷的结构上飞舞,焊四溅;赵工埋头计算著更侧重於扭矩输出的传动比;陈大拿则带著人,开始尝试利用现有设备加工边三轮那根关键的传动轴……

张凡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简陋的车间里,用钢铁和智慧,一步步地拓展著“铁马”的疆域。

那台150cc的单缸心臟,即將驱动起更多形態的钢铁伙伴,奔跑在为国家建设输送给养的大道上。

而四合院里,易中海听著远远传来的、属於红星厂的新时代的钢铁轰鸣,坐在昏暗的屋里,默默地卷著旱菸,烟雾繚绕中,那张曾经是四合院权威象徵的脸,只剩下被时代车轮无情碾过的落寞和苍凉。

张凡的“铁马”越跑越远,跑向了他永远无法理解的广阔天地,只留下他和他的四合院,在歷史的尘埃里,渐渐模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