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的门窗重新上过漆,透著股刻意的新鲜劲儿。院子里摆著几张供游客喝茶的藤椅和小几。角落里,当年何雨柱单手举起示威的那口青石石锁,依旧静静地躺在原地,只是表面被磨得更加光滑,成了游客拍照的“歷史道具”。
一个戴著遮阳帽、举著小旗子的导游,正领著一群外地游客在院里转悠,唾沫横飞地讲解著:
“各位游客请看!这里呢,就是当年热播电视剧《財满四合院》的主要取景地原型之一!充满了老京城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大家看这雕樑画栋,看这石榴树,看这古老的石锁,都承载著岁月的故事啊!据说当年,这院里住著一位姓何的大厨,手艺特別好,人也热心肠,邻里之间互帮互助,那叫一个……”
“爷爷!爷爷!这个大石头是干嘛的呀?”一个七八岁、穿著时髦的小男孩挣脱妈妈的手,跑到石锁旁,好奇地想把它抱起来,小脸憋得通红,石锁纹丝不动。
导游被打断,也不生气,笑呵呵地接话:“小朋友,这个啊,叫石锁!是过去人练力气用的!传说啊,当年这院里那位何大厨,力气可大了,能一只手就把它举起来呢!那可是咱们老京城四合院里邻里互助、其乐融融的象徵啊!”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摸著冰凉的石锁表面,想像著那个“热心肠”的何大厨。
阳光透过院中大槐树新发的枝叶,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斑,也落在那口沉默的石锁上,仿佛给这刻意营造的“温情”镀上了一层虚幻的金边。
院门口,掛著一个崭新的木牌匾,上面是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
“四合院”文化民宿
一阵穿堂风吹过,捲起地上几片新落的槐树叶子,打著旋儿,掠过那冰冷的石锁,掠过导游热情洋溢的笑脸,掠过游客们好奇张望的眼神,最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胡同深处。
岁月无声。
只有那口沉重的石锁,在阳光下泛著冷硬的光泽,像一块沉默的墓碑,埋葬著一段被彻底改写、被浪漫化、与真相截然相反的“温情”故事。
字幕(或画外音)缓缓浮现,带著一丝冰冷的嘲讽和尘埃落定的苍凉:
这里曾有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以绝对的冷漠和自私,在激盪的年代里,只为守护他认定的“家人”,囤积了满空间的財富,也留下了满世的爭议。
这不是“情满”四合院。
这是“財满”自私何雨柱的一生。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