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伊万诺夫的批条,姜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他知道,这张小小的纸条,分量有多重。
它不仅意味著自己可以进入航空系的资料室,更意味著,他已经成功地將自己的“人设”,从一个机械天才,拓展到了一个全领域通吃的超级妖孽。
这为他后续接触更广泛、更尖端的技术,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的几天,他没有再去那个已经对他没什么吸引力的机械系资料室。
而是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即將到来的博士资格考试的“准备”中。
当然,他的准备方式,和別人不太一样。
他每天都会去航空系的资料室待上一整天。
航空系的资料室,比机械系的规模更大,管理也更严格。
不过,有了伊万诺夫的亲笔批条,再加上他“天才学生”的名声,已经在学校小范围內传开,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他在这里,见识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图-95战略轰炸机机翼设计与应力分析》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泵涡轮研究》
《早期空对空飞弹红外导引头技术瓶颈探討》
……
每一份资料,都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姜晨如饥似渴,但又小心翼翼。
他没有再像上次一样,进行疯狂的、地毯式的扫描。
精神力过载的滋味,他不想再尝第二次。
而且,这里的环境更复杂,人也更多,他必须更加谨慎。
他採取了“蚂蚁搬家”的策略。
每天,他都只选择一个特定的区域,然后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將这个区域的资料,分批次、悄无声息地收录进自己的空间。
这个过程,虽然慢,但胜在安全、稳妥。
短短几天时间,航空系资料室里的大部分非绝密资料,也都被他搬进了自己的脑子。
他对北极熊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周三。
博士资格考试的日子,到了。
考试地点,设在系部大楼的一个小型会议室里。
姜晨推门进去的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三位白髮苍苍,但精神矍鑠的老者。
主位上,自然是他的导师,伊万诺夫。
左手边,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眼神像鹰一样锐利的老人。
姜晨知道,他就是航空系的泰斗,安德烈·图波列夫。
很多著名的“图”系列飞机,都和他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右手边,则是一个看起来稍微和蔼一些,戴著金丝眼镜,学者气息浓厚的老人。
他就是材料系的权威,迪米特里·別洛夫。
这三个人,隨便拎出去一个,都是北极熊科学界的顶级大牛。
今天,他们却齐聚一堂,只为了考核一个来自龙国的本科生。
这个阵仗,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
“来了?坐吧。”
伊万诺夫指了指他们对面的椅子。
姜晨平静地坐下,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
“姜晨同学,我们三个老傢伙,今天就是你的考官。”
伊万诺夫清了清嗓子,说道:“不用紧张,就当是平常的学术討论。”
“考试现在开始。”
“我先来问第一个问题。”
他敲了敲桌子,拋出了一个关於多级传动齿轮箱共振抑制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有水平。
但对如今的姜晨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他不假思索,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层层递进,最后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並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和適用场景。
回答得滴水不漏,堪称完美。
伊万诺夫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別洛夫继续。
材料学的別洛夫教授,提问更加刁钻。
他问的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如何提高涡轮叶片的蠕变抗性。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姜晨的回答,再次震惊了全场。
他没有局限於当时主流的镍基高温合金,而是大胆地提出了“单晶合金”和“定向凝固”的概念。
这些理念,在1960年,还只是极少数顶尖实验室里,刚刚萌芽的思想。
別洛夫听得眼睛都直了,手里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著,仿佛在听一场顶级学术报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