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笑著按住罗工的肩膀,將他轻轻按在椅子上。
隨后拿来一份蜡膜工艺试验书,一份测试结果,递到罗工面前:“喏,您看看吧,上面都详细记录著呢。”
罗工仔细看了一遍,確认试验过程无误,数据也准確无误后,有些不可思议的恍然:
“这样一来,失蜡法铸造技术中最耗时间的一步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部分,我们很快就能掌握,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
陈玉玲笑著说道:“这可多亏了小王同志运气好,一次就选对了配比。罗工,您可得给他记上这一功啊。”
罗工点头应道:“放心吧,你们的贡献我都记在心里,不会忘的。”
隨后,罗工对冯猛吩咐道:“蜡膜工艺基本成功了,接下来你就带著小王同志继续推进后续工作。我会安排车间的八级工师傅协助你们。”
冯猛木訥的点点头。
接下来,陈玉玲联繫各大橡胶研究所及钢铁厂,询问他们是否能生產铜锌合金浮子、氯丁橡胶密封圈。
罗工下车间,去钻研改进缝衣针钻孔技术。
而冯猛带著王建业,以及其他技术员,与车间的八级工姜师傅和一眾高级工们,开始攻坚失蜡法铸造技术。
冯猛绘製出铸件图纸,註明技术要求。
模具车间接到任务后,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蜡模母模的雕刻与修整工作。
母模直接决定了铸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对后续的蜡膜注塑,都需要母模提供的型腔,必须做到精准无误。
否则一点误差,都会导致注塑后的蜡膜不符合標准。
隨后,冯猛设计出简易气压注蜡机,姜师傅按照图纸,將其手搓出来。
作为一名八级工,只要有图纸,航母也能造出来。
王建业负责製备蜡膜,比例为7:3,保证收缩率为0.3%。
第二天蜡膜製备完成,质检组检查蜡模的表面光洁度,检查尺寸误差。
確认各项指標均符合要求后,工人们將熔化的蜡注入模具中,塑造出与铸件完全一致的蜡模。
紧接著,在冯猛的指导下,组装组又用两天时间,將多个蜡模组合,构建出复杂完整的铸件模型。
完成这一步后,便进入到膜壳製作环节。
在蜡模表面包裹耐火材料,从而形成能够承受高温的陶瓷型壳。
这陶瓷型壳不仅要承受金属液的高温炙烤,还要確保型腔完整无缺。
冯猛安排王建业与厂里的化工组对接,由化工组提供涂料、硬化剂。
在制壳车间的协助下,顺利完成对蜡膜的涂覆、乾燥与硬化工作。
由於每层涂料都需要自然乾燥,且总共要涂覆5到8层,所以这一过程耗时较长,整整持续了七天。
在此期间,冯猛又设计出蒸汽脱蜡釜,化工组也设计出蜡料回收装置,原理是用酸洗法分离杂质。
几天后陶瓷型壳自然乾燥,冯猛安排工人使用蒸汽脱蜡釜熔失蜡模,成功形成用於浇注金属液的型腔,同时化工组对蜡膜进行回收处理。